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6部分,清末英雄,尋找山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熱烈的鼓掌)我們有這個信心!(鼓掌)
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鼓掌)
歷史賦予我們的任務是爭取民主與和平,我們的青年必須完成這個任務!
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他們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長時間熱烈的鼓掌)”
“聞教授講演的真好!”朱家驊一邊使勁鼓掌,一邊對身側陸志韋道——死的學生裡面有四個是燕京大學的學生,他這個校長不得不來。
“講的好有什麼用!”陸志韋對燈火通明的總參投去仇恨的目光,現在巡警和憲兵一起把學生和總參謀部隔絕了,那個下令開槍的少校和開槍的衛兵已被憲兵帶走詢問,學生的屍體也被他們運走了。這一切看上去再正常不過,可陸志韋卻堅定的認為軍隊中官官相衛。殺人兇手得不到正義的懲處,他們最終要逍遙法外。
想到這點,陸志韋忽然嘆道:“哎!總理為何就不能……就不能……,不能讓禁衛軍接管京城呢?!然後宣佈解散稽疑院,重新大選、重新制定憲法……”
“以什麼理由解釋稽疑院?軍隊打過來怎麼辦?”陸志韋是公知,可朱家驊卻是官僚,他想得比一般人深多人了。比如現在,他只在廣場上拉上電燈。自己卻躲在背後——不管是不是愛惜性命,衝鋒陷陣還是讓學生們去為好。如此衝進去了是勝利。被打死則是光榮。
“他們敢!”說這麼忌諱的事情陸志韋當然是低著聲音,可現在見朱家驊提到軍隊會打過來,他當即拉高了嗓子。“有千百萬人民支援我們,還有市民,他們怎麼敢……”
“嗯……”見陸志韋真是一個書呆子,朱家驊本想反駁卻又忍下了。什麼人民市民。全國的農民九成九擁護皇上、感激復興會;全北京八十多萬人口,有一半多是革命時期、對日戰爭的烈屬。與復興會比人多,那是老壽星上吊。現在的這些學生,也是靠蔡孑民先生當年的餘脈、以及兄弟會成員在各所大學二十多年苦心經營所得。按今天全國各地遊行的情況看,進步的力量也就一百萬人上下。這裡頭還有不少是在老師帶頭、學校組織茫然中裹挾進來的。
“我說的不對嗎,騮先?”見朱家驊嗯了一下就不啃聲,陸志韋當即轉頭追問。“縱觀各國革命,大多都是少數進步青年努力所致,而且首先佔據京城,而後宣佈革命成功的不在少數。葡萄牙如是,奧斯曼如是,即便當年滿清倒臺,還不是楊竟成一開始就佔領這裡。”
“這個……”陸志韋越是說,朱家驊就越是否定,待他終於說完,這才道:“陸校長,這件事太過重大,還要看總理、還有適之先生等人是怎麼考慮了。”
“還要考慮什麼?機會明明擺在眼前!”陸志韋見素來大義凜然的朱家驊把問題推到翁文灝和胡適那裡,他當即不快。可問題是掌握全國巡警的是他而不是自己,他只得跺腳轉身,前往翁文灝的寓所,此時胡適等人應該就在那裡議事。
陸志韋猜的確實沒錯,胡適以及內閣諸人此時正在翁文灝的寓所開會。不過他們討論的是國際局勢以及日本天皇明日一早的廣播講話。沒有人能確定明日那日本天皇到底要說什麼——也許是把事件提交國際聯盟?也許因為美國是大國,天皇要親自壯膽宣戰?真的宣戰,那中國的情況就尷尬了,不跟著宣戰就是違反同盟條約,宣戰又……
“明日能不能讓稽疑院提早開會?”外交部的蔣廷黻出了一個聰明主意。“在天皇進行廣播前透過提案,這樣日本大使通知我們宣戰時,我們就能以提案已經透過為名不對美宣戰。”
“這樣真的合適?”翁文灝心中一陣不快,可想到這樣可以避免對美宣戰,他又忍下了。
“從時間上來說是無懈可擊的。”蔣廷黻道,“日本天皇八點廣播。但不可能準時,即便準時,等日本那邊發電譯電,最少也要半個小時到四十五分鐘,其他地方再耽誤一下,一個小時就過去了。只要稽疑院能在這一個小時之內透過提案。想來被人指責也是有說辭的。”
“這麼說稽疑院要早上七點開會?”吳景超在一邊問,他記得東京比北京早一個小時。
“是,必須在早上七點準時開會,一個小時透過提案後東京的訊息剛好傳過來。屆時我們大可以對日本大使說我們稽疑院認為同盟條約會惹起戰爭,所以宣佈推出。”蔣廷黻道。
“理藩院的代表怎麼辦?他們肯定會投反對票的。”教育部長蔣夢麟道,他本來是來商議血案的,可現在戰爭一事比學生被殺更為棘手。
“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