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3部分,清末英雄,尋找山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慮到偉大蘇聯的影響,那些私營造船廠的失業工人還是要給條活路的。以工部徐華封的建議,技校生完全可以轉到鐵路建設部門和工業部門,現在那裡正缺人,而只會鼓搗鉚釘的臨時民工,就只能去修路了。
造船業是一個例子,再有就是實業界的協調。政府將逐漸轉而扶持農業,工業除了在關稅、厘金、管理、技術上扶持外,將任其自生自滅。自生自滅是楊銳的用語,其實只要收回關稅,那麼工廠主們的日子將好過的很,只是人心總是不知足的,再好的商業環境和政策工廠主們也會要求政府資助這、協助那,這種得隴望蜀的心思最讓人噁心,似乎政府不貸款、不獎勵。實業就永遠不可振興一樣。
這種心思在滬上總商會的上書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那份萬言書老調重彈了一些實業救國、洋貨盈市、白銀外流、奪回利權的大道理。還列了一個振興實業十策。這十策除了收回關稅、廢除厘金這兩策外,其他都是要好處的。這就讓楊銳更加不悅,他越來越認為,振興工業政府的義務只在於三點:一是擴大內需外貿,增加商品市場規模;二是健全完善商業法律法規,構建良好的競爭機制;三是關稅自主合理稅負,營造有利於企業成長的商業環境。這三點下還成長不起來的企業,那趁早死掉以免給後來者擋路。
在昨日的會議上,楊銳所提及的工業振興三策獲得了除張謇以外所有人的認同。張謇對此沒有反駁,但他舉了日本振興實業的例子。認為日本當今大公司都是政府扶持起來的,而唯有組建大公司才能有利於商業競爭。
日本的例子確實很有說服力,可以美國反托拉斯為例,巨型公司雖然有利於國際競爭,卻不利中小型公司成長,一個巨無霸公司和無數中小型公司這兩種企業結構,楊銳認為後者更富有競爭力,要知道按照帕金森定律,越大的公司官僚作風越加嚴重。
日本巨型公司的競爭力並不是他的市場競爭策略、技術或效率優勢帶來的,它的競爭力來自政府的全力幫扶,換而言之,這其實是拿全體國民的血汗在養著這些公司。官僚和貴族依靠著職業、地位、財力上的便利。使得日本產業最終形成財閥這種怪胎,看上去很強,但卻比玻璃還脆。為此楊銳坦言。這種專門吃政策飯,毫無競爭力的公司不可能在中國存在。
楊銳最後的那句讓張謇到會議結束都不再說話。而商部尚書杜亞泉對轉工扶農的政策轉變選擇預設。就理性來說,他認為楊銳說的對。但以職位來說,政策的突然轉變,讓他這個商部尚書對外不好交代。
昨天會議的最後討論使得政策最終有了一個雛形,簡而言之就是三化:一是教育普及化;二是農業化學化,為好聽改為農業科學化;三是交通便利化,其實這就是農產品市場化。
這三化只是綱領,下面有諸多諸多細節要做。這其中教育是最簡單的,砸錢而已,只要教材合格、教育方法得當,那麼政府所投入的資金將獲得更多的技術性人才;而農業科學化,那除了砸錢外,就更要有一些耐心了,畢竟農業技術比如雜交水稻的研發需要十足的耐心,深入農村教導農民科學種田那就更需要耐心;
至於交通便利化,這除了砸錢還要悉心規劃——以商部的統計,全國有五萬多個農村集市,而這些集市將全國的農村連成一片。交通便利化不是道路村村通,而是要將這些五萬多個集市用水路、鐵路、公路緊密連線起來。這是一種很考驗智慧的事件,運部所有官員都認為除了總後勤部外,無人能將這個交通網最最佳化。
運部和總後因為工作需要接觸繁多,交通網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數學分析,以保證交通網建設成本最最佳化的同時運營成本也最優,全國除了總後有那麼多數學家能做如此大量的定量分析之外,再無他處。
‘三化’的具體方案,學部立馬就可以拿出來,農部則要六個月之後才能拿出,而運部的交通網規劃,保守估計需要五年時間,這其中除了交通網需要時間測繪外,還有道路測試,運部已拿出合格的公路技術方案,但這種技術要經過多年的試驗才能最終放心使用。
八月初十的早上,上班之後楊銳剛想把昨日會議商討出來的政策再做細節上的修改時,李子龍就報告說學部的蔡尚書來了。聽到這個訊息的楊銳只是一笑,他敢保證昨天散會後學部那幫人一夜未睡,以求連夜將教育普及化的實施草案拿出來。
他這麼想,等蔡元培和蔣維喬進來,他們的眼睛果然佈滿血絲,臉色也睏倦的很。楊銳見此笑道:“看你們的樣子,又是一夜沒睡吧?”
聽楊銳這麼說,蔡元培和蔣維喬頓時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