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2部分,清末英雄,尋找山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吧,滿清的時候,稅收是三億,國家千瘡百孔,到我們手上,稅收馬上超過五億,國勢也見起。為什麼?不就是因為管理這個國家的團隊不一樣了嗎。所以我說二十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最貴!”
楊銳這幾天心情都是晴朗,徐華封見他如此也是撫須微笑,他而後道:“你真的想把那個風險投資公司辦起來?然後把這些公司的股票拿去滬上證券交易所上市?”
“嗯。是這個意思,但要在十年之後上市,沒有健全的會計核算體系、沒有把各種票據制度弄齊全,股票是沒得玩的。其實商業的事情最好是用商業上的辦法解決,國內還是有閒散資金的,光靠政府這幾個億的稅收也就只能建設一些重點工業,比如投資大、回報期長的重工業,那些紡織、繅絲、火柴、麵粉、榨油什麼的,還是讓商人們去弄吧。我們只要把總辦、品管人員、技校學生培養好了就行了。對了,還要記得收稅,不能太便宜他們了。”楊銳興致勃勃的道。
他這邊一說完,徐華封就是大笑,這幾日他聽楊銳說品質管理,也對中華製造打敗洋人制造深具信心,他在以前在天字號巡視的時候,是見過那些品管人員的。他笑過之後問道:“竟成,你寫給美國的書裡可以不是現在的這一套,你莫非是要把美國人引到歪路上去?”
“不把美國人引到歪路上,難度要把他們引到正路上來?”楊銳反問。這個世界他可是比科學管理之父泰羅早出書,比亨利法約爾就更早了,是世界公認的管理學之父。“西方人的思維,特別是美國人的思維很單純,他們做事情都一根筋。比如工人最低定額制,看上去提高了效率,可實際上就是重量不重質,生產粗放一點的東西無所謂,可要是生產精密的東西,那就毀了,到時候不知道有多少次品。
我們國家啊,人力成本低是優勢。但人力成本便宜,就很容易陷入貨爛價低的誤區,一般人是難以想到品質越好成本越低的道理。這種理念我們現在要灌輸進去。花費再大的代價也要灌輸進去。這一次之後,我感覺工部還要補貼那些學品管的人,還要要考試,考試透過還要發津貼。對了,還要設獎!”
楊銳說到此忽然站了起來,他記得是有戴明獎的,六西格瑪也有什麼黑帶考試。這一套東西都是要全搬過來才對。培養企業家很重要,培養那些在基層可以不斷改進品質的品管,以及在工業界營造一種追求品質的風氣同樣極為重要。現在國內的工廠還很少。培養起來的難度小,等工廠多了,風氣壞了,那推廣起來難度就大了。
楊銳自顧自找李子龍安排這件事情去了。徐華封對他說著說著走神、或說著說著就去忙活別的事情也已經習慣。他知道他忙完就會回來的。楊銳忙事去了。朱葆三和虞洽卿卻忽然找來了,他們可是有事求見的。
“祝三先生。”朱葆三領著頭,和虞洽卿一進來就對徐華封行禮,大家都很熟悉,他倒沒有稱呼官名,只是喊徐華封的字。
“哦,葆三兄,阿德。阿德哥,哈哈……”徐華封想到那天的事情就好笑。“你們怎麼來了?”
“我們是求見總理大人的。”朱葆三和楊銳不熟。他目光遊移著,只是沒有找到楊銳。
“哦,竟成剛剛出去了,你們還請先做吧。”徐華封招呼道,“你們該不是為船廠的事情吧?”揚子機器廠名字是顧潤章的,背後的大老闆卻是宋煒臣,此人是個官商,和張之洞交好之下在武昌漢口辦了不少實業。當然他也有背景,他的後臺其實是滬上的葉澄衷,寧波商幫重要一員,所以徐華封以為他們是為造船廠的事情來。
“不是船廠的事情。”朱葆三說道,他從總理府打聽到楊銳在工部的,沒想到來了去不在。
“那是航運公司的事情?”徐華封再次道。“這可是運部管著的呀。總不會是火柴廠的事情吧,你們還會差錢嗎?”
“祝三先生,這也不是為了航運公司的事。”朱葆三見不著楊銳,只好向徐華封交底了,他從懷裡拿出一封萬言書,而後道:“其實是為錢業上的事情,滬上錢莊眾多,國家又是初定,貿然廢兩改元於國於商於民都是不利啊。此次來京,滬上錢業公所託我帶來萬言書一份,是想交給總理大人的。”
居然是這樣的事情,徐華封並不太明白廢兩改元的意思,見是萬言書,倒是不好接了。“葆三兄,你先坐一坐吧。竟成待會就回來了,阿德你也坐。竟成有些時候是想到什麼就忙什麼,剛才說著說著話就跑了。”金融上的事情徐華封不懂,只是和兩人閒聊了幾句工業之事,等著半個時辰時候,楊銳安排完質量獎以及補貼品管人員的事情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