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末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2章 青雲,回收商的萬界之旅,曲末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康到達後,六感出眾的流雲,混進了救援隊伍裡,跑到救援一線,充當起了搜救犬、苦力和人肉破碎錘……
流雲和李康付出的僅僅是在外人看來“堪稱天價”的資源:數十億的物資,大型的戰略運輸機隊,三位數的大型工程機械,還有能夠無視地形輕鬆起吊大型工程機械的重型直升機。
大災過後,青雲集團這個隱藏在平靜水面下的巨鱷進入全國人民的視線……
光是擁有上百架大型運輸機的青雲物流,固定資產就達到了上百億,而這樣的公司只是青雲的外圍第三產業;而在救災中大放異彩的各型無人機,也只是青雲集團旗下二級航空公司的副業,人家的主業是航空發動機……
至於青雲電子,那就更不用說了,那可是塑造了“國產心”,開始了智慧時代的獨角獸。
更有好事者,實在是閒著沒事,從工商局裡將青雲集團的一系列子公司扒了出來:年造船能力達一百萬噸的青雲重工:佔據了國產機床半臂江山,可以跟外國機床巨頭掰腕子的青雲機床;承包了大半國產汽車三大件的青雲精工……
隨著事件的不斷髮酵,青雲集團總裁李康的發家史也香江媒體被扒了出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利用短短三年時間,在香江股市獲利上百億;亞細亞金融危機的時候,“拔了一根腿毛”,便壓死了索羅斯……
隨著媒體的不斷爆料,李康起家時的幾億美元的資本,也成為了眾多“鍵盤客”們熱議的話題……
雖然也有人懷疑過李康是國家的“白手套”,可當有人將國家的外匯儲備扒出來之後,所有人又懵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的外匯儲備最高也不過八十億美元……
“強烈要求李總解答疑問!”
“同上!”
……
不得已,李康只得在奧運會之前開了個新聞釋出會……
釋出會開始之前,主持人先介紹了一波參加釋出會的人員。讓所有記者吃驚的是:除了大家熟悉得李康和孔玲,臺上竟然還有國資委的主任,難道……
見記者們都眼巴巴的盯著自己,等著回答,李康笑了笑:“我首先對青雲集團起家的資本做一個介紹。可能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樣,青雲起家的資金,都是由我小時候的夥伴和父親東拼西湊湊起來的。下面進去提問環節。”
都知道你懶,可你這也太敷衍了吧!
“李總,眾所周知,八十年代的工資水平了不高,要湊那麼多可沒那麼容易吧?”
李康笑著點了點頭:“確實如此,不過,這位先生,你忽略了一個細節,當時可是補發了十幾年的工資,而且我的小夥伴賺錢的能力,可能超出了你的想象。”
“李總,”一位外國記者站了起來,“參加釋出會的有國資委的官員,是否意味著,青雲可能會變成國有企業?”
“不會,”李康笑著看了看外國記者,“國家是持有青雲股份,並非源自投資,而是由於特殊的原因。剛才我也說過了,青雲起家的資金有一部分來自我父親的戰友……”
一位星華社的記者脫口而出:“捐獻!”
所有的外國記者都懵了:這是什麼情況?
李康嘆了口氣:“我父親的很多戰友,都是終生未娶,也沒有收養孩子,因此去世後,都留下遺囑,選擇將財產捐獻給國家。雖然他們可能已經忘了在青雲投過資,不過,人不能忘本。”
說著,李康看了一眼身邊的國資委官員:“劉主任,麻煩您給介紹一下老兵們的捐獻情況。”
“好的!”劉主任點了點頭,從桌面上拿起了一份材料,“從1982年起,我們國有資產管理中心,陸續接到青雲集團發出的一百六十二份股權轉讓通知,共收到青雲原始股份三百二十四股。經過了詳細的調查,我們核實了其中的二百二十四股,系抗戰老兵遺囑轉讓,剩餘一百股系自然繼承轉讓……”
然後,劉主任又公佈了一系列的老兵名單……
“劉主任,能透露一下國資委管理的那部分股權的價值嗎?”
“我們和青雲集團簽署過保密協議,不能透露股權價值。不過,”劉主任笑了笑,“這部分股權的投資收益率,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那您能透露一下這部分股權收益的用途嗎?”
所有的記者都將目光投向了火鳥社的記者:高,實在是太高了,知道了用途,最起碼可以確定股權的收益範圍……
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這個問題,”劉主任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