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散發弄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予他的偉大使命。
劃時代的藝術形象
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的出土,除了讓後世人類親眼目睹了那威嚴壯闊的營陣場
景及栩栩如生的群像之外,那個體俑像如真的形體,自然的情態,精湛的藝術技巧
和獨創的表現力,又以光彩奪目的“秦俑藝術”直逼人們的視野和心靈,這一古老
藝術的出現,固然體現著千古一帝秦始皇這個一世雄主的雄渾氣魄和人生意向,但
從另一個側面則反映了他所處的那個偉大時代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追求。
秦俑三坑眾多的與人等高的陶俑和碩大齊人的陶馬,以及座騎、戰車,按照軍
事序列和陣兵的形式,再現出來的秦軍列陣、駐營、擬戰、軍幕的生活場景,從宏
觀上反映了秦國的兵強馬壯、氣吞山河的風貌和秦始皇本人博大雄武的氣概。正是
由於秦軍在戰國爭雄中取得的輝煌勝利和秦始皇本人的氣魄,構成了秦俑藝術產生
的社會基礎。我們有理由這樣認為,沒有秦軍的勝利,沒有秦始皇帝,就不會有今
天看到的秦俑藝術的存在。就不會出現“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偉大的寫實
藝術奇峰。
我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秦代之前,以軍隊為題材塑造戰爭場面的藝術作
品,如戰國時期的青銅器裝飾畫,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銅鑑上面雕刻
的290 餘名士兵在水面和陸地上拼殺攻堅的場景,以及洛陽金村出土的騎士持劍刺
虎紋銅鏡中表現的武士著鎧、乘馬勇斗的風姿等等,雖然在藝術上都不同程度地表
現了軍旅生活和疆場搏擊的情景,但由於提供給後人的影象都是些僅具輪廓的側面
剪影,而無法看出他們的真實形象。在此之前,咸陽楊家灣漢墓從葬坑出上了西漢
前期的彩繪步、騎陶俑群,這些俑像造型優美,人體的各個部位結構合理,形態生
動逼真並極富靈性,但可惜通高只有50 厘米左右,正因其體形過小,對於甲衣、
芒鞋靴履、鞍韉等細部還只能用顏色繪出,並不具備秦俑在塑型上塗彩的質感,故
而只能讓後人看其大體效果而無法弄清更為具體的細節。也正是由於這諸多的缺憾,
就自然地使這些俑像在藝術上不同於秦俑並削弱了它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藝術魅力。
我們說秦俑的出現是一個偉大時代精神的產物,這是因為,在春秋戰國之際,
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偉大的變革時期。隨著奴隸制的崩潰和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政治
舞臺,整個社會在思想文化領域諸子群起,百家爭鳴,形成了一個意識大碰撞、大
解放的思潮。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造型藝術開始從單純的裝飾工藝的小圈子裡突圍
而出,水陸攻戰、歌舞宴飲、狩獵追捕、採桑種植、樓臺建築等現實生活的題材紛
紛以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並將藝術形式從原始的神的圖騰迴歸到人的思想和生活的
本體。這種對生命本體的表現形式,在裝飾雕塑、繪畫、建築等領域都有了極大的
藝術突破,同時在藝術實踐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正是有了戰國時期的思想滋潤
和藝術技巧的訓練,才有了秦代寫實藝術的奇峰。
從秦俑三坑中武士的造型來看,不但再現了各個兵種的實際陣容,而且成功地
塑造了秦軍將卒的年齡、性格和人物形象,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又表明了雕塑藝術在那個時代由表現神和傑出人物轉變為描繪芸芸眾生的變革和進
步。從秦俑的千差萬別和各自的神態、性格,年齡等不同的個性來看,顯然不是雕
塑家隨便拼湊、憑空捏造的一堆有形無神的拼揍,而是現實生活中具體人的生命的
藝術再現。確切他說是秦軍將卒不同生命體的復活。從出土的十數件將軍俑來看,
其面目表情、年齡爵秩各有不同。年老者面龐清癯,長鬚可捋,形態平靜,顯現出
不苟言笑、穩健多謀的老將風采。壯年者,則面闊耳大,天庭飽滿,眉宇飛揚,間
有髭鬚,表現了血氣方剛、威猛善斷的“智將”氣質。他們頭戴初雲冠,身穿戰袍,
擐小扎長甲,拄劍佇立,昂首挺胸、體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