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三國那些人那些事,冷如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躲過了一場因管不住個人身體而引發的生命危機。夏侯楙曾以安西將軍身份鎮守關外。大漠秋風塞外,風沙茫茫不見人,守關生活分外冷清。夏侯楙這小子耐不住寂寞,經常消費一些三陪女,可能還包了幾個二房。這哥們色膽包天,讓堂堂大魏公主戴綠帽子。
緋聞的傳播速度向來比神六還快。清河公主知道了夏侯楙出軌的事情,怒火中燒,柳眉倒豎,銀牙咬碎,卻也無可奈何。一來,夏侯楙遠在西涼,清河公主想獅吼河東,也威懾不了那個臭男人;二來,在萬惡的舊社會里,夏侯楙的行為也算是一種無可非議的時尚。可是,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哪怕她貴為公主。從此,小兩口感情破裂。
後來,夏侯楙調回京城,和清河公主還有弟弟們天天生活在一起。和很多家庭一樣,老子做英雄,兒子做公子哥兒。夏侯楙的六個弟弟年紀輕輕,就封為侯爺,便有些揮霍無度,飛揚跋扈。父親去世,夏侯楙也算是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大哥,看弟弟們沒出息,就把弟弟們叫來“上課”。有幾個不知趣地頂了幾句嘴,夏侯楙生氣了,說:“好,你們等著,看我怎麼收拾你們!”夏侯楙扔下這句恫嚇的話,匆匆上班去了。弟弟們在家裡嚇壞了。可是,畢竟出生在權貴之家,耳濡目染,他們也習得一些權術。經過討論,他們決定採用借刀殺人之計,聯合清河公主,一起告發夏侯楙誹謗皇帝。
清河公主一直泡在醋罈子裡,她很樂意和小叔子們一起去陷害丈夫。當時的魏明帝曹叡一看姑姑揭發姑父,當然姑姑的話可信度高,就說:不用調查了,事實清楚,先把他抓進來再說。於是,他就派人把姑父抓了進去,想從重從快把他殺了。
清河公主和夏侯楙的感情糾葛是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地球人都知道這兩口子不和。負責這個案件的段默說:“這必定是清河公主和夏侯楙不和睦而陷害他,得好好地調查一下才能結案。況且,伏波與先帝一起安定了天下,功勞那麼大,我們現在整他的兒子,得三思呀!”夏侯惇曾被封為伏波將軍,時人就用“伏波”來敬稱夏侯惇。曹叡一聽,段默說得有道理呀,就下令調查此案,為夏侯楙洗清了冤情。夏侯楙出獄,到父親墳上燒紙磕頭,感謝父親在陰間憑在陽間立下的汗馬功勞救了他一命。
公元200年正月,曹操去世。四個月後,夏侯惇追隨曹操而去。
《三國演義》裡,曹操得病後被他殺過的伏皇后、董貴人、伏完等人的鬼魂索命而死。數月後,夏侯惇也以相同原因死去。鬼神之說,當然是杜撰妄說。歷史上,曹操和夏侯惇都是因病去世。不過,死之前,他們也許會想起自己殺過的人。
滾滾長江,誰流經了誰那裡?漫漫人生,誰翻動了誰的紅塵?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再大的功勞,再高的封賞,都不能挽留住生命漸行漸遠的足音。
地下,在牛頭馬面跟前,夏侯惇再也不會因為自己左眼殘疾而推倒鏡子了吧。地下,夏侯惇也許還和曹操同坐一車,聽著地上依然馬蹄聲碎殺聲陣陣。這時,他會和曹操說:“阿瞞,我再也不用為你以身負土了!”
第二章 曹操的連襟夏侯淵
* 夏侯淵卻因為張飛的一次性暴力事件而和蜀國有了親密關係。
* 這讓我們想起那句話:不管是誰,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 這是一個死亡命令,這是一個把生的機會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命令。
夏侯淵悼詞
夏侯淵,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年出生,219年因公殉職,曹魏建立時期主要人物之一,諡號愍侯,官至徵西將軍,封為博昌亭侯,假節。夏侯淵隨曹操而起,克昌豨,剿雷緒,攻馬超、逐韓遂,滅宋建,平諸羌,被曹操贊為“虎步關右,所向無前”,是平定西涼的最大功臣。夏侯淵帶軍,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常破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夏侯淵尚義重德,為撫養侄女而棄幼子,為救張郃而死疆場,自我犧牲,令人敬佩。
西北獵豹急行軍,尚義將軍慷慨死。
妙才此去定西涼,烈士含笑顧中原。
一 尚義將軍
棄子撫孤———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東漢末年,社會動盪,戰亂頻仍。今天一些人為寵物狗吃完牛肉是否還喝牛奶而感到困惑,那時的中國人一見面便問:吃了嗎?
年輕的夏侯淵,那時只是譙縣的普通一員,每天首要的問題不是填飽肚皮,而是如何找一口吃的,糊弄一下肚皮,不至於一家老小活活餓死。整天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