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部分,三國那些人那些事,冷如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來“混”了多年的,誰也騙不了誰。
事實上劉備安排李嚴“統內外軍事”,是為了彌補諸葛亮軍事才能與軍事經驗的不足。劉備死之前,諸葛亮沒有任何出彩的軍事行動,劉備看出了諸葛亮善於治軍(“治戎為長”),但是適合蜀漢作戰的能力欠缺,“奇謀為短”。當時蜀漢國力微弱,要想在曹魏和孫吳的夾縫中生存乃至發展,必須用“奇”。後來所謂的“六次北伐”,在最需要改變局面的關鍵時刻,諸葛亮總顯得無計可施,就證明了諸葛亮軍事才能的欠缺。李嚴先前以五千人退十萬叛軍的奇舉征服了劉備。
因此,劉備肯定是要諸葛亮把李嚴作為軍事主政的。諸葛亮這樣做了嗎?看一下諸葛亮對他與李嚴之間的權力分配就能得出答案:諸葛亮違背了劉備的遺囑。
李嚴與諸葛亮是怎樣分配權力的呢?李嚴:光祿勳、中都護、尚書令;諸葛亮:丞相、司隸校尉、錄尚書事、益州牧。
丞相集三公之大成,光祿勳相當於皇宮衛隊長,位列九卿之一,比丞相低。似乎,這個安排符合“亮正嚴副”的格局,但是,李嚴這個光祿勳,本來該在皇宮裡,卻鎮守邊疆永安。如此一來,對於李嚴來說,光祿勳也就是一個虛擬身份。“亮正嚴副”成了“亮實嚴虛”。
李嚴的尚書令本該掌管皇帝誥命文書,但是諸葛亮的錄尚書事則超越尚書檯,而且劉禪是在諸葛亮而不是在李嚴身邊。“亮正嚴副”成了“亮全嚴無”。
諸葛亮還領益州牧。當時蜀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