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部分,資源帝國,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章 擱置問題
劉東也算倒黴,如果早兩年,或者早那麼一年,就開始打算建設晶圓廠,德州儀器那邊,都會很好說話。畢竟,劉東想要的僅僅是四英寸的晶圓裝置和技術,這些東西,對於德儀來說,就是個雞肋。
德州儀器做為歐美的傳統行企業,他們對於開發一條龍式的商業專案,並不熱衷,和亞洲企業的模式並不相同。歐洲的企業,最為喜歡的發展模式是做一個點,而亞洲企業喜歡的是做一條線。
在歐洲企業,更加強調分工明確,就像德州儀器這樣的企業,他們有著深厚的科技底蘊,所以他們通常並不會做一線的市場,他們最為在乎的是企業的科技實力,喜歡做規則,他最喜歡的是做技術提供商,而不是做成品市場商供應商。
所以,做為一個技術供應商,對於放著沒多大用處,不是核心科技的晶圓專案,如果有人花大價錢來買這個技術,他們會非常高興的提供服務。而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劉東之前壓根就沒有考慮過有拿不到手技術的問題。
但千算萬算,劉東卻沒有算到這年月居然是臺積電開始的時候。剛剛和臺積電談完生意的德儀,就算手裡握著技術,也不能把這技術再給另外一家在相同市場的企業。這關係到商業道德準則,於是劉東悲劇了。只要在臺積電還沒有徹底的穩定市場的時候,德儀這邊的技術,那是想都不要想。
但早兩年的時候,劉東也沒有錢來搞半倒體這麼燒錢的行業,雖然他當時也很有錢,但那些錢都有用處,為了在美國股市上撈一筆,他也不敢在還沒有錢的時候就盲目上專案。
而再晚兩年,等到臺積電穩定了以後,劉東就更加拿不到技術了。不是因為金錢方面的問題,而是政治上面的問題,八九年的時候,當時華夏和全世界都鬧得很僵,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華夏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因為蘇聯這個大敵掛掉以後,就沒有再蜜月過。
僅僅兩年的時間,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劉東想要引進這個技術,那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別人不知道未來的情況,劉東又怎麼不知道。如果現在不把這個專案弄起來,那麼晶圓廠就不僅僅是停滯一兩年,而是至少十年的時間。而十年以後再上專案,晶圓行業的規則都不知道變了多少次,就算到時候德儀能夠賣個他六英寸的技術,也彌補不了十年的時間。
看到劉東這麼惱怒,崔曉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說到底,國內在晶圓這個行業的實力,非常薄弱。就算是軍方,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又更何況是民用?人才儲備不足,就算再有心,也沒用,這就不是錢能辦到的事情。
“現在臺積電才起來,我們沒辦法拿到技術,等兩年他起來了以後,我們再想辦法。一兩年的時間,我們還拖得起,在這個時間裡面,我們也能很從容的去把我們自己的科技人員補充齊全,不至於像現在這樣一點把握都沒有。”並不知道兩年以後會發生大事的崔曉明,也就只有這樣安慰劉東。
在他看來,一兩年的時間,環亞還拖得起。反正這兩年環亞的目標,又不僅僅是建設晶圓廠,還有那麼多的專案需要建設,本就非常忙,暫時放棄一個專案的啟動,說不定能夠把其他的專案加快速度。
聽到崔曉明的話,劉東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情況給崔曉明仔細說說,但這個事情,又不可能挑明,於是劉東只有把這口氣給憋著。但劉東這個時候,已經把臺積電給恨上了。他準備等過兩年蘋果撐不下去以後,就收購一些蘋果的股份,以後利用自己股東的身份,絕對不給臺積電訂單。搶了自己的財路,還想讓自己給他活路,簡直是妄想。臺積電的張老闆自然不知道,僅僅因為自己把臺積電建立在八七年的時候,就惹來劉東這個鱷魚的惱怒,簡直比躺著都中槍還冤枉。
既然暫時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劉東也就不再考慮。說不定過兩個月就能有轉機,希望英特爾那邊,能夠給自己一個好訊息。至於iBm和三星,基本上不可能。尤其是三星,本就隔著華夏不遠,這個思密達,在全宇宙都是思密達的思想上,又怎麼會把技術給劉東?
除開晶圓廠的專案,劉東現在更加在意的就是移動通訊市場。自己的公司,好不容易能在郵電部還沒有多少心思的時候,把這個缺口開啟,要是不好好的工作,又怎麼能對得起這個未來的現金奶牛?
相比起幾乎沒有基礎的晶圓專案,在移動通訊領域當中,環亞的技術積累,卻相對比較多一些。因為無論是美國佬,還是蘇聯老毛子,對於通訊這一塊,都比較重視。雖然蘇聯的技術不可能成為全世界的主流技術,但一些經驗,卻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