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薯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九章 娛樂專案,重生之宇宙逍遙,藍色薯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招,僅僅一招,楊濤就掛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後天與先天這可是天壤之別。

劉廣勝雖然對楊濤的魯莽有些不滿,不過己方首戰不利,對士氣的影響很大,於是劉廣勝大喝一聲直接提刀駕馬衝向秦浩。

倆人打得昏天黑地,丁一搖搖頭道:“我們回去釣魚吧,這裡沒啥意思,接下來相互試探,下午攻城時我們再來看看。”

丁一說完直接閃身來到七彩河邊,加上裝備,王天嬌已經到來,她沒好氣道:“我說小一,你天天釣魚不覺得單調嗎?”

丁一笑笑道:“我說小姨,你的心境還需要磨礪呀。”

“去去去,小屁孩,會不會說話。”王天嬌直接懟回去。

丁一想了想,王天嬌說得不無道理,於是他在想有什麼娛樂專案。不久他一拍腦袋道:“我想到其他娛樂專案了。”

丁一說完,他直接拿出一節直徑而米,厚半米的金絲楠木。

王天嬌看到丁一拿出一節樹木,咯咯笑道:“小一,這節木頭你哪來幹嘛?雕刻嗎?”

丁一哈哈笑道:“當然不是,我想製作兩種棋,一是圍棋,二是象棋。”

丁一拿出一柄薄如蟬翼的小刀,運用精神念力開始製作棋盤和棋子,順便給王天嬌介紹起來。

圍棋,是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遊戲,在華夏古時稱“弈”,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於華夏,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太陽國,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華夏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華夏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有先行佔地之利,故而規則人為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

圍棋,起源於華夏,可以說是棋類之鼻祖,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並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春秋戰國時期,圍棋這時已在社會廣泛流傳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寧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嗚呼……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圍棋的記載,時間是公元前548年。孔子《論語·陽貨》載: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孟子《孟子·告子上》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是史料中第一位有名字的專業棋手,弈秋。

王天嬌聽丁一的介紹,心裡很是感慨,天藍星華夏一族是何等的智慧,文化演變是何等的瑰麗。

丁一先是把直徑二米的金絲楠木分解開來,然後製作圍棋的棋具。

棋子:棋子分黑白兩色,多為扁圓形,棋子的數量以黑白子各180個為宜。棋子呈圓形。中國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在華夏南雲保山所產的“永子”為歷來的弈者所青睞,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其他較為珍貴的棋子材料有瑪瑙、貝殼等。

棋盤: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19×19=361個交叉點。盤面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

下讓子棋時所讓之子要放在星上。棋盤可分為“角”、“邊”以及“中腹”。啟蒙學習中,有13×13、9×9的棋盤。另外,出土文物中還有一些是較罕見的15×15、17×17路棋盤。

棋鍾:也叫計時器,在正式的比賽中可以使用計時器對選手的時間進行限制。非正式的對局中一般不使用計時器。

圍棋的基本下法:

一、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二、棋子下在棋盤上的交叉點上。

三、棋子落子後,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動。

四、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而使用虛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渾天星主

大道無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