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部分,田漢代表作(中國現代文學百家系列),巴喬的中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初純感情的結合走向更目的意識的結合,和當時整個進步文化運動合流。我在《南國》月刊上便來了一篇《我們的自己批判》,寫得很長,把南國社發展到當時的道路做了一個分析。文章扯得太寬,我想是不怎麼好的,但頗有熱情,也儲存了一點材料。現代書局推波助瀾,又替我們來了一個動人的封面,鐮刀、斧頭都上去了。不用說《南國》月刊就那麼被禁了,南國社的戲劇運動也轉入另一時期我的藏書和當時儲存的刊物都因歷次的事變或被沒收,或被燒掠,或被我丟棄了。我身邊差不多一本舊日的東西也沒有。前年湘桂大撤退的時候,我由獨山到都勻。在那麼一個荒僻亂離的山城的地攤上意外地發現了幾冊南國》月刊。有的經過雨水,俞珊女士抱著約翰頭的那頁插圖給膠住了,憑怎樣細心慎重地撕也撕不開,但我當作寶貝似的都給買回來了。接著桂柳淪陷,南丹失守,我那時又回了獨山,四維劇校從都勻倉皇退到貴陽,什麼貴重的東西也丟了,那幾本破爛的《南國》月刊自然不會被他們重視,和我寄存在他們那兒的其他書籍、衣履一道被委諸道路,墊了馬足車輪了。

雖然編得不好,這刊物也畢竟耗過我們一些精力,起過一些社會影響。什麼時候很想再蒐羅到一整套,抱抱這失去了很久的孩子。

①勃茲裡(1872—1898),英國畫家。

(原載 1946 年 10 月《讀書與出版》第 6 期)

《風雨五四》

五四運動對中國文化所給予的影響是無比強大的。雖五四健將們在這幾十年間升沉不一,有的繼續為人民戰鬥,有的為民主自由流了最後一滴血,有的卻背叛了人民做了過河卒子之類,但運動的主潮還是如長江大河愈益壯闊,沒有誰能阻擋。

你能說反帝沒有結果嗎?日本帝國主義和他的德、意夥伴們已經被打倒了。今日扶植日、德帝國再起,威脅人類安寧存在的,他們的運命不也註定了嗎?

你又能說反封建沒有成績?五四當時只知道逃出封建家庭或打倒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的,於今曉得從更根本更致死命的問題——土地改革著手了。

五四運動當然不只是文藝運動,而在文藝方面,這幾十年來劃的痕跡,即使不應該輕易滿足,但也是值得自慰的。在這麼些年來,因為中國老在侵略者壓迫的鐵蹄下呻吟,中國文藝工作者大體能透過文藝為中國人民的解放運動服務。雖則有的人就在對日抗戰中也主張寫與抗戰無關的東西,如同在今日民主世紀主張寫與人民無關的東西一樣。但這些人畢竟是少數,而且他們的面目也容易被人民看得很清楚,他們的作品的真正評價也不必待五百年後。

詩歌、小說的寫法進步了,視野擴大了,主題也更積極了。戲劇也是如此。

有幾種現象是值得一提的:

一、五四運動當時主要的介紹外國戲劇作家的作品及其精神,對於技術注意較少。直到這幾年,舞臺藝術、表演技術方面的介紹和研究才漸漸多起來了。比起以前所謂愛美劇時代自不可同日而語。但毛病也正在此處,有些人對技術似乎有了過高的自信,再加客觀環境的困難。商業主義的誘惑,漸漸有了“技術至上”的偏向。初期那種為大眾劇運不顧一切的精神是不易看到了。

二、五四當時的劇運主要是企圖以新的資產階級的戲劇來打倒舊的封建戲劇。因此話劇與舊戲是對立的,不相容的。及至抗戰軍興,我們得向一切文藝、一切戲劇作民族的動員。這樣,話劇與平劇以及一切地方戲、雜劇形成了廣大的團結。在上海、在武漢、在桂林、在重慶,各劇種間的兄弟關係曾發展到使人感動的高度,從藝術上的相互觀摩,到生活上的相互幫助。

倘使在勝利之後這種關係能繼續發展,並能爭取到戲劇改進的優越條件,中國戲劇是預約著無限光輝的。而沒想到勝利的一面反而到來新戲劇的空前凋落和退步。

三、戲劇界初期在抗戰大纛下的團結,雖然使人發思古之幽情,但十年來的痛苦經驗,也告訴我們,沒有批評的統一戰線是何等的脆弱不可靠。且不說話劇與其他劇種之間了,就話劇本身說,他的團結在抗戰末期已開始顯著的分裂。隨著抗戰形勢的複雜化,作家與劇人對現實改造的態度自有不同,而這自然會反映到舞臺上的創作生活。

在民主運動的今天,我們依舊迫切要求一切戲劇工作者的團結,但也多麼需要嚴格的批評。

四、無原則的統一戰線的時代過去了,今天應該有一個偉大的朗爽的批評時代。

無論是戲劇、電影以及任何劇種,在抗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