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江山志遠,冬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遠沒費什麼周折就入得室內。李澤成把楊志遠帶到會客廳,說:“你先等候,我去請院長出來。”
楊志遠說:“是。”
李澤成出去。楊志遠站在一角,絲毫不敢亂動。氣氛緊張,手心冒汗。
好在沒一會,廳門一開,院長走了進來。他望了楊志遠一眼,一指一方下首沙發,說:“小楊同學,你坐。”
楊志遠哪敢,候院長坐下,俯首站於一旁,說:“老師您坐,學生站著就是。”
院長難得一笑,說:“請你坐你就坐,你我師生,不必過於拘謹。”
楊志遠偷偷看了李澤成一眼,李澤成點點頭,楊志遠於是小心翼翼地於沙發的一角坐下。
院長注意到了楊志遠的這個動作,哈哈一笑,說:“我的學生,要是這般膽量,又怎敢棄京回鄉。你現在就跟我說說這事,我想聽聽你的真實想法和原因。”
這是一件鬨動學校的大事,楊志遠是這個事件的主角。楊志遠就讀的這所百年名校的校旨是:培育學界商界政界領袖。大有捨我其誰的霸氣,學校的畢業生自然也就不愁沒有去處,前程一片大好。就拿楊志遠他們這一班同學來說,要不出國留學,繼續深造;要不就分配到部委機關。楊志遠的幾位室友,蘇鋒就選擇了去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經濟學博士;李長江去了人民銀行,謝智梁去了外貿部。
楊志遠作為院學生會主席,每年一等獎學金的必然獲得者,早就被國務院某部委相中,只等楊志遠一畢業,就可去報到。哪曾想,真到畢業這天,楊志遠竟然捨棄那炙手可熱的職位,決定回老家去,務農。堂堂名牌大學學生,放著好好的京城不呆,心甘情願地跑回家去當農民,這對於九十年代初期的人們來說,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那種影響,絕不亞於一場十級地震,一下子把這所名校震得天昏地暗,並且還引發了一場大討論:作為名校高材生,到農村去,有沒有必要,是不是大材小用?贊同者有之,反對之聲,更是不絕於耳,鬧得不可開交。
院長所指,正是此事。院長這一天到校,聽旁人議論此事,當即上心。農業、農村、農民這個事關國家安定的問題,一直都是院長期待儘快解決的現實問題。對於楊志遠這個學生,院長還是有些模糊的印象,卻不太深刻。既然事關農村,院長就有心瞭解此事,於是讓李澤成把楊志遠找來,親自過問。
楊志遠沒想到自己回農村這事鬧得連院長都驚動了。他有些遲疑,因為院長問得突然,他沒什麼準備,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是好。
院長說:“不急,你慢慢說。”
楊志遠知道院長的秉性,他一直要求學生‘說實話、做實事’,對於那些虛假的東西深惡痛絕,現在既然院長對他的事情上了心,楊志遠知道自己沒有隱瞞的必要,還是怎麼想就怎麼說為好,他理了理自己的頭緒,也就說了。楊志遠說:“院長,學生想回家鄉去,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學生來自一個叫楊家坳的小山村,那地方非常之貧窮。學生原本喜歡歷史學,並不想學經濟。高二那年,父親病逝,孤兒寡母,全仗鄉親接濟,才能完成學業考進這所名校。填寫志願時,學生思量再三,才決定改報經濟學,當時想的是,自己學好經濟知識,看能不能找到一種恰當的方式,讓貧窮的家鄉儘快的富裕起來。”
楊志遠停了停,覺得自己說的都是舊事,院長時間觀念強,自己這是在浪費院長的時間,他有些不安地望了院長一眼,院長沒說話,只是聽,點點頭,示意楊志遠說下去。
楊志遠趕忙直入正題,說:“在大學的四年裡,學生都在思考農村經濟的問題,如果說國家是社會的總成,那麼鄉村就是這個社會總成的基石,鄉村家庭就是這個社會總成的基礎,不可忽視。其實每個鄉村它都有著自己特定的風俗和傳統,有著固定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模式,這個特質註定鄉村經濟必然簡單、封閉,農民意識強、目光短視,沒有長遠的目標和規劃,也就談不上發展。所以學生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否,政策、資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人,與農村領導者或者說是一村一族之長的眼界思維有關,眼界決定高度,思維決定發展。所以學生有心回去試試,一則是因為父老鄉親的希冀,二來也是想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看自己能不能在農村的實際工作中,摸索去一條有實際意義的發展方式來。”
院長點頭,開口,說:“想法不錯。有沒有更加具體的想法?”
呆在一旁的李澤成看了看錶,提醒:“院長,您待會還有個會。”
院長說:“不急。小楊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