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7章 天竺方士,重生之唐帝李承乾,鈺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承乾原本打算趁機將王玄策要過來,但轉念一想,這王玄策本來就是太子右衛率府長史,是他東宮的人。
哪裡需要跟李二討要這個人,根本無需多此一舉。
“諸位愛卿可還有奏本啟奏?”李二問道。
“父皇!兒臣有本啟奏!”李承乾出列道。
一旁的李治,見李承乾站了出來,便將剛剛挪動一絲的身體重新坐回去。
“太子有何事啟奏?”李二問道。
“兒臣想在長安修建一座寺廟!”李承乾道。
李二眉頭一皺,李唐的國教道統是道教,雖然不禁止佛教傳播,卻也不會下令建造寺廟。
大唐帝國境內的佛教寺廟都是以前朝代留下,或者當地百姓集資建造的寺廟。
“你為何要建造寺廟?”李二問道,要是李承乾迷信佛教的話,就教他明白一個太子應該做些什麼。
“兒臣想要為死去的母后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
“母后早棄萬方,一心思報昊天,追崇福業,所以,兒臣才想在長安城內選一處地方建廟。”李承乾道。
李二聽後有些黯然神傷,他和觀音婢一向感情深厚,這些年來他一直在思念觀音婢,即便現在他後位空缺,他也沒有想過另立他人為後。
“你有這份心,想必觀音婢在天之靈,必然會感到欣慰,對了!你這寺廟的名稱可想好了?”李二說道。
“已經想好,就叫大慈恩寺!”李承乾道。
“好!此事便交給你和東宮全權負責督辦。”李二說道。
“謝父皇!”李承乾道。
早朝結束之後,李承乾回到東宮,便直接把中大夫守右庶子高季輔叫來。
“臣高季輔見過太子殿下!”高季輔行禮道。
“高卿不必多禮!寡人打算在長安城內,為已經逝去的母后,修建一座寺廟,這次叫你來,是要你去宣讀太子令,並督促有司衙門。”李承乾直奔主題道。
李承乾之所以要為長孫皇后修建寺廟,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塑造自己孝順的形象,並非是為了什麼感恩。
李承乾一個穿越者,跟長孫皇后又不是什麼親母子,再說了,他穿越過來之後,長孫皇后已經死了好幾年,自然也就說不上什麼恩情了!
“殿下的孝心感天動地,長孫皇后在天之靈,必然也會被殿下的這份赤子之心所感動。”
“如此!臣這便去為殿下寫太子令!宣讀有司。”高季輔道。
“不必了!此事就不勞煩高卿,寡人已經寫好太子令,還請高卿替寡人斟酌斟酌。”李承乾說道。
將早已經準備好的文書拿了出來,交給高季輔看看。
這份太子令是他按照腦海裡,歷史上李治做太子時,在貞觀二十二年擬定的太子令抄寫下來。
只是李承乾並不知道,這太子令是李治自己寫的還是高季輔自己寫的。
高季輔結果草擬的太子令,展開一看:“寡人不造,咎譴所鍾。年在未識,慈顏棄背。終身之憂,貫心滋甚。風樹之切,刻骨冥深。……”
“……宜令所司,於京城內舊廢寺,妙選一所,奉為文德聖皇后,即營僧寺。寺成之日,當別度僧。仍令挾帶林泉,務盡形勝,仰規忉利之果,副此罔極之懷。”
“高卿覺得如何?可有什麼不妥之處?”李承乾問道。
“此令,沒有什麼不妥!”高季輔道。
“那就好!你便去宣讀寡人的太子令,讓有司衙門去選址,儘快將這件事情辦妥。”李承乾吩咐道。
“諾!”高季輔領命退了出去,去給相關部門宣讀太子令。
有關部門便按照太子令的指示,來進行選址。
經過有司於是仔細普查京城各處形勝,並最後決定在宮城南晉昌坊裡面對曲江池的“淨覺故伽藍”舊址營建新寺。
這裡在北魏道武帝時在此建淨覺寺,隋文帝在淨覺寺故址修建無漏寺,後來被廢除。
有司將選好的地址上報給李承乾後,得到太子爺的同意,便在此處開始修建大慈恩寺。
……
王玄策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回到了長安,將阿羅那順及其家眷送到李二面前,等待李二的發落。
相比於阿羅那順,李二對王玄策帶回的天竺方士那羅邇娑婆寐更加感興趣。
李二將阿羅那順交給相關部門處理,大為高興的李二當場便授予王玄策為朝散大夫。
王玄策這才將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