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章 太子的遠慮(2),重生之唐帝李承乾,鈺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承乾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麼。
杜荷抬頭,便見李承乾眉頭緊鎖,一臉憂愁,心裡想道:太子這是為了什麼事在發愁?
“殿下!微臣觀殿下面色憂慮,不知殿下所慮何事?可否跟微臣說說,微臣也好為殿下排憂解難。”杜荷道。
“不瞞你說,寡人確實有些憂慮!”李承乾道。
“如今我大唐國力鼎盛,如今又研究出了雜交水稻,使得糧食增產,殿下又實行新的教學,為朝廷選拔人才。”
“微臣相信將來殿下一旦登基,大唐必定在您手中更加繁榮昌盛,如此,太子還有何憂慮!微臣實在不明白。”杜荷道。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寡人是擔心以後,土地會被兼併,貪腐會橫行,我大唐的基業將會毀於一旦。”李承乾道。
別看現在好像風平浪靜,實則不然,在這看似清平的世界,實則卻藏汙納垢。
貪腐從未中斷,土地兼併也在悄然進行,只是這些都在暗地裡進行,沒有擺在明面上來,大張旗鼓的去做。
“殿下!貪腐之事,自古有之,如今我大唐對貪腐之風氣,有著嚴明的律法來約束,定能夠有效的制止貪腐風氣。”
“至於這土地兼併,確實是讓人頭疼,只要不是昏庸的君王臨朝,便能夠控制土地兼併的現象發生。”杜荷道。
李承乾並不認同杜荷所說,土地兼併跟執政的皇帝是不是昏庸沒有多大的關係。
武則天一代女皇,雖說算不上一代明主,卻也並非昏庸之輩,武周時期還不是土地兼併激烈,以至於出現大批農民逃亡的現象。
要想制止這樣的現象發生,就必須有相應的政策來應對,甚至最好有另外的利益來吸引地主們,讓他們自願放棄兼併土地。
所以,治理貪腐和防止土地兼併都是長遠的計劃,即便不能消滅這兩個現象。
也最起碼要將貪腐和土地兼併的危害降到最低最低才行。
“你說的這些寡人知道,可貪腐如同蟻穴一般,早晚有一天會將大唐給給毀了!”
“如今大唐的律法未必能夠壓制人們心中的貪念,肯定有不少官員在律法的邊緣來回試探。”
“寡人擔憂的恰恰就是這一點,待他們找到律法的漏洞,便會肆無忌憚的去貪汙腐敗。”李承乾道。
杜荷不以為然道:“殿下會不會太過杞人憂天?即便是有也不過是些上不得檯面的人。”
“私底下做些偷雞摸狗的勾當,不足為慮!只要有大唐的律法在,絕對沒有敢危害大唐。”
李承乾覺得杜荷對於貪腐這件事情太過於信賴大唐的律法,已經信賴到有些盲目的地步。
甚至盲目到有些樂觀的地步,總以為他們不敢,小看了貪腐的厲害。
馬克思曾經在他的《資本論》上說過:“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
“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
貪腐也是一樣,只要得到的賄賂達到,甚至超過人們心底的底線,這些貪官汙吏便會毫不猶豫的去做。
官員沒有貪汙不能說明對方是個清官,很大可能是沒有達到讓他們鋌而走險的利潤。
歷史上唐朝便發生過因地方官員貪腐,而引發的一場農民起義。
李承乾記得這好像是永徽四年(公元635年)發生的事情。
大唐睦州清溪縣,有一年清溪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災,地方官員不僅不開倉賑災,並隱瞞不報,繼續徵收各種賦稅,因此導致民不聊生,賣兒鬻女,流離失舍,餓殍載道。
百姓不堪官吏貪求及豪強逼掠,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這一切都被一個陳碩真的善良女子看在眼裡,她看到鄉親們的苦難景象,不由的想起當初自己也曾得到過鄉親們幫助事情。
陳碩真左思右想,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於是不顧個人安危,決定偷偷開啟東家的糧倉救濟災民。
陳碩真開倉放糧的事被東家發現,惱羞成怒的地主命人將陳碩真給捆綁起來。
並讓人將其吊起來,在眾目睽睽之下打得遍體鱗傷、死去活來,眾鄉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於是大家組織起來,趁著夜色朦朧,眾多鄉親衝入關押陳碩真的柴房,將其救出,為逃避官兵的搜捕,大家掩護陳碩真逃入三縣交界處的覆船山。
等傷養好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