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2章 嶺南行,重生之唐帝李承乾,鈺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承乾在江州停留了一段時間,在這期間他督促江州刺史帶領百姓開路。
想致富,先開路,並大量種植雲霧茶,發展景德瓷器、漆器,研製松煙墨等。
大力發展江州的經濟,同時還命人研究罐頭,將水果、魚等做成罐頭,就可以不用擔心這些東西無法長時間儲存,而導致腐爛。
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並非一天一夜可以完成,完成這些專案需要更多的時間。
李承乾註定不會在江州停留太長時間,將這些專案交給江州刺史去處理,而他自己則乘船離開江州,前往嶺南。
李承乾的下一站便是嶺南的廣州。
廣州是嶺南道的道治,更是廣州都督府的府治。
李承乾的船隊在廣州港口登陸,早已經等候多時的廣州都督路元睿急忙迎了上。
“臣廣州都督路元睿恭迎皇帝陛下!”路元睿行禮參拜。
“免禮!平身!”李承乾道。
“謝陛下!”路元睿起身謝道。
“走!去你的都督府再說。”李承乾說道。
“陛下請隨臣來。”路元睿道,他在前面為皇帝引路,並讓人開路清道,以免有閒雜人等驚了聖駕。
一行人來到都督府,李承乾坐在主位上,路元睿等都督府官吏,重新再拜見一次。
“這一路走來,朕看到了廣州的繁華,百姓安居樂業,你路元睿治理廣州有方,朕很滿意,你做的非常不錯!”李承乾讚許道。
“這些都是臣應該做的,廣州作為對外貿易大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在港口裝貨物運送到世界各地。”
“許許多多的貨物從世界各地透過海路,運送到廣州來,再經廣州銷售到大唐的其他地方。”
“往來的貿易,帶動了廣州的繁華,這裡除了漢人外,還有來自各地的胡人。”路元睿說道。
廣州能夠成為大唐的第一大港,世界性的東方港市,就是因為對外貿易,使得很多的商品經過廣州,銷售到世界各地。
“往來胡商之中,所販賣之物,可有像馬鈴鐺的物品,以及類似棒子,但它上面有一粒一粒類似米一樣的物品,裡面的米粒不是黃色就是白色。”李承乾問道。
玉米和馬鈴薯都是重要糧食作物,和水稻、小麥一樣都是四大糧食作物之一。
馬鈴薯和玉米都是高產量食物,其中玉米不僅能夠被人食用,還是牧業、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等的重要飼料來源。
玉米不僅是人們重要的食物來源,還是最好的飼料。
要是真的有這兩種食物的話,大唐以後就不用擔心乾旱的時候,民眾會沒有糧食充飢,這兩樣食物都是耐旱性、耐寒性強的食物。
“微臣不曾聽說,還請陛下容臣派人去查一查。”路元睿說道。
他身為廣州都督,平日裡要他處理的事務不少,怎麼可能有精力去關注這些東西。
“去吧!有什麼訊息第一時間來向朕彙報。”李承乾說道。
“諾!”路元睿應道,立刻派人去了一趟港口,去查探到底有沒有皇帝說的這兩樣東西。
很快去港口調查的官吏回來,向路元睿彙報調查結果。
“情況如何?可曾找到朕提到兩樣東西?”李承乾問道。
“回陛下!臣已經命人去港口調查過了,並沒有發現有任何一樣跟陛下所說的東西吻合的物品。”路元睿如實回答。
“朕知道了!”李承乾道。
現在沒有馬鈴薯和玉米的出現也實屬正常。
玉米在十五世紀傳入中原,馬鈴薯則更晚一些傳入中原。
現在馬鈴薯還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種植,是當地人的食物,還沒有傳播開來,還在南美洲地區種植。
十六世紀中期,馬鈴薯被一個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了歐洲,那時人們總是欣賞它的花朵美麗,把它當作一件裝飾品,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東西居然能吃。
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歐洲人才發現這個東西居然能吃,而且還能做成麵包等食物。
於是,這個只能作為貴族裝飾物的馬鈴薯,成為歐洲的重要的糧食作物,解決了歐洲糧食問題。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中原王朝,並開始在中原王朝各地開始種植。
看來需要組織大型船隊,漂洋過海去美洲看看,能不能將馬鈴薯和玉米提前引進到中原王朝來。
“今天就到這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