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0章 西林寺,重生之唐帝李承乾,鈺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州官吏走後不久,便有侍女走來,在王泉耳邊低語,王泉聽後來到李承乾身旁。

“大家!寢宮收拾好了!還請大家移駕就寢。”王泉說道。

“嗯!”李承乾起身,王泉急忙上前攙扶。

“大家!明日去廬山遊歷,要不要奴婢讓人準備一二,讓江州刺史他們先去開路,以免不開眼的東西,驚了聖駕。”王泉問道。

皇帝出遊是件大事,除了要提前清場外,還必須要各項準備,尤其是安保工作,那更是重中之重,絲毫馬虎不得。

要是讓刺客混進來,或者其他什麼的闖進來,驚擾到皇帝,那可都是殺頭的死罪。

“不必了!朕明日去遊歷廬山,沒有打算勞師動眾,明日朕要微服出巡,人去的太多,容易擾了朕的雅興。”李承乾拒絕道。

“奴婢明白!”王泉應道,攙扶著李承乾來到寢宮休息。

一夜無話,次日清晨,一早起來,李承乾吃過早飯後,便喬裝打扮一番,出了行宮便朝廬山而去。

李承乾這次去廬山除了尋找雲霧茶外,更多的是要去看看,這廬山的風景是如何秀麗。

居然能夠讓司馬遷在內包括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等文壇巨匠一千五百餘位登臨廬山,留下四千餘首詩詞歌賦,來表達廬山。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州境內,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北枕滔滔長江。

長約二十五千米,寬約十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一千四百七十四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廬山雲霧較多,全年平均有霧日達到一百九十二天。

更為奇異的是廬山雲霧常年此出彼沒和變化莫測,給廬山增添了妙景,讓人有種置身於雲霧之間。

這也就難怪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說到廬山就不得不提及廬山瀑布,詩仙李白可是為廬山瀑布寫下望廬山瀑布的詩句,被人千古傳唱。

總之,廬山之美,只有自己身臨其境,才能真正的體會到。

李承乾一行人來到廬山山腳下,抬頭觀望廬山,便見廬山隱沒在雲霧繚繞之中,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

“老爺!廬山一年到頭,大多數都是雲霧繚繞,只要登上廬山,便給人一種登臨仙境的感覺。”喬裝打扮的江州刺史向李承乾解說廬山。

皇帝微服出巡,遊幸廬山,他作為江州刺史自然要親自陪同,這要是陪皇帝遊山玩水好了,皇帝一高興,說不定就能夠給他加官進爵。

“廢話不多說,走,登山看看。”李承乾說道,開始登山。

一行人來到山頂俯覽群山,看著眼前被雲霧繚繞的群山,當真還有幾分置身於仙境的感覺。

看到此情此景,李承乾忍不住要吟詩一首,只見他張口便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此詩一出頓時驚豔四座。

為何這詩如此熟悉,沒錯,這就是後世課本上的古詩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作品之一。

李承乾又一次毫無廉恥的剽竊他人作品,反正現在蘇軾連個蝌蚪都不是,就連蘇軾他爹媽、爺爺都還沒有影,剽竊了又能怎麼樣?

還能打他不成,這點上李承乾是一點也不擔心。

更何況,此情此景,也唯有此詩適合在這個檔口唸出來。

“好!好詩呀!”江州刺史等人聽後,也感覺到了驚豔,這首詩對廬山的描述實在是太貼切了。

江州刺史急忙命人將此詩記錄下來,他要好好的珍藏起來,作為傳家寶。

“走了這麼久也累了!找個地方歇歇腳。”李承乾道。

逼裝完了,收穫了掌聲和歡呼聲後,也該找個地方休息一下,然後接著去下一個景點。

“屬下到知道有一處地方可以休息。”江州刺史說道。

“什麼地方,離這裡遠嗎?”王泉問道。

要是太遠的話,不如就地找出地方休息,沒有必要跑那麼遠去。

“不遠,離這裡不過三、四十米就到,那是一家寺廟,此廟是廬山最大的寺廟,在哪裡十分清淨,凡是來廬山禮佛之人都要這西林寺。”

“這間寺廟的香火是廬山所有寺廟中最為鼎盛的寺廟。”江州刺史說道。

“好!便去你說的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金手指

鋼城小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