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部分,重啟高一,左思右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被束縛。不要枷鎖,背上揹包,想走就走,環球旅遊。天下任由我行。
人生短短八十年,減掉二十五歲前沒能力,五十五歲後沒精力。再剔除十年奉獻給家庭、事業,其實也就瀟灑個二十年。這還是往好了說。
“二十年瀟灑,其實不夠啊!”
張譚心想。
……
導演繫上課時。遠沒張譚設想的那麼有味道,老師在上面翻來覆去的重複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其實看書也能學得到。當然老師口才好的話,其實聽著還蠻有意思,下課後,張譚上去提問老師。
教他《戲劇美學》的老師,是一位四十歲的中年老師,叫荊祥和,很有名的一個攝影師,也是導演。他夫人比他名氣大,是《橘子黃了》的導演王少蘭。
“荊老師,電影的鏡頭,就是要呈現現實中無法呈現的畫面嗎?”張譚提出這個問題,因為課堂上,荊祥和說了很多美學的概念,戲劇上的美學不是死物,而是對現實的加工,而又異於現實。
荊祥和楞了一下,然後說:“譚張啊……”
雖然譚張也是張譚,但作為學生,應該用本名,於是張譚說:“譚張是筆名,我本名是張譚。”
“哦,張譚。”荊祥和唸了一下,似乎著急走,“你這個問題,比較空泛,這樣吧,下節課我再詳細講講這個鏡頭的表現形式,你先回去把書看一遍,自己試著理解一下。”
張譚回去後,按照荊祥和的吩咐,把《戲劇美學》再度翻看了一遍。
發現沒什麼卵用,還是雲山霧罩。
第二天又有了荊祥和的課,荊祥和再度舌燦蓮花的講課,張譚發現荊祥和依然沒講出來,鏡頭該呈現的畫面,是不是現實中無法呈現的。
其實這是一個電影語言的問題,張譚想知道,電影語言與現實之間的關係。
他想當導演,想要學會導演的理解思維。
然而很快就發現上《戲劇美學》課,並沒有什麼卵用。
“這些都是基礎理論課,上不上其實無所謂,導演最主要的就是多看書,閱讀量越大越好,其次就是多看電影,每一部電影都要看五六遍,看它的剪輯、看它的鏡頭、看它的光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