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謀聖張良,開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邦一行返回谷城去了,張良和何肩重新上谷城山,借住在田石的小木屋裡。這位獵人對他所崇敬的英雄人物十分尊重,待如上賓。第二天便為他二人帶路,在谷城山的高山狹谷之中,尋找著那位鬚髮銀白的採藥人。
但是,他深深明白,要找到採藥老人如大海撈針。
一天天氣晴好,晴空湛藍,晨光給山峰的叢林,塗上一層充滿暖意的金紅。初春層層山林的頂部,已經覆蓋了一層新鮮的嫩黃,在晴天顯得金燦燦的一片,山嵐在深谷和林叢間浮動飄散。他們在峭巖藤籮間攀援了許久,走在前面的田石突然向他們興奮地喊道:
“快聽,歌聲!”
他們停下來,一邊擦汗,一邊抬頭傾聽,對面山坳前,正有一團茫茫的乳白的晨霧,從面前緩緩飄過。從霧氣中傳來了那隻《滄浪之水》的歌聲,在山谷間迴盪著。
田石高興地說:“今天總算沒有白跑!”
三人都凝神屏息地直盯著那團雲霧,它剛飄過去時,就看見那位銀髮的採藥老人的身影。正當他們對準他高聲吶喊時,又一團雲霧飛了過來,將那座山頭嚴嚴實實地罩住了。
他們只好在那裡席地而坐,等了許久許久,等到雲開霧散時,老人早已不知去向。
下午他們在返回的途中,又曾兩次見過老人的身影。一次見他在一個深谷裡急走,很快就消失在林叢間。又一次見他在一座山岩下,攀著藤蔓爬上了懸崖,轉眼間又很快地消失了。
田石回憶中見過老人時,都是這般遠遠地匆匆地一瞥。
他們在如火的晚霞中回到木屋,在吃晚飯時田石告訴他倆,在這谷城山中,即使隔山呼叫能相互答話,走到對面山上去,也需足足一天的時間。今天也不算白跑,至少弄明白採藥老人在對面山中。要到對面山中去,必須要和今天走的路相逆而行,才有一條最近的路可以到對面山中。即使如此,當天往返也十分困難。如果每日這般來回疲於奔命,恐怕永遠也難以找到。
張良提出,明天就不再麻煩田石了,請他為他倆準備幾天的食物,讓他和何肩到對面山上住了下來,然後再找尋數日,沒說找不到的!
田石贊成多帶吃的,當天不回來,但說什麼也不答應只讓張良和何肩兩人去。他說自己對山中路徑十分熟悉,帶路方便,應付各種危難局面的能力比他倆強得多,最後還是決定三人同行。
第二天一大早,天氣陰沉沉的,山中霧氣很濃,何肩與田石都背了許多吃的,然後踏上了方向相反的小徑向對山走去。對面的山更加陡峭,幾乎無路可走,走不了多遠就大汗淋漓,不得不停下來喘氣。而且行走在密林裡,還不時有毒蛇猛獸竄出。這裡每走一步是何其艱難。
令三人感到沮喪的是,今天一次也沒有聽到那隻《滄浪之水》的歌聲,一次也沒有見到過那位白髮採藥人的身影。在這茫茫林海間,哪裡去找他尋找?
黃昏時分,淅淅瀝瀝地下起密密麻麻的小雨來了。田石趕緊領著他們,在不遠處找到一個山洞,然後又與何肩一起,在附近揀了許多柴火,敲打著火石,燃起了一堆熊熊的大火來,就著火烤熱了帶來的食物。他們還在山洞裡發現有過去燒的灰燼,洞內的巖壁也被煙火薰得漆黑。
張良仔細觀察了一陣然後說:“你們看見了嗎?這洞裡有人生過火,而且還決非一次,說不定就是那位採藥人。”
田石從火堆中抽出一隻燃燒的柴薪,到洞後的暗角四處照了照,發現地上倒扣著一隻燒著汙黑的陶罐,便高興的說:
“這裡還有一隻陶罐,我拿去洗乾淨,弄點山泉回來燒水喝。”
大家都說好,的確想喝上一口熱氣騰騰的湯。田石捧起陶罐出洞去了,一會兒他打滿一罐泉水走了進來,放在火堆旁,沒有一會兒功夫,水就燒沸了。由於沒有小碗可以分食,只好將水放在一旁,等它稍涼後再喝。
等會兒陶罐不再燙了,田石端起來請張良先飲。張良喝了幾口,又傳給何肩。何肩雙手捧起陶罐,正要往嘴邊放,他突然愣住了,久久地盯住陶罐仔細瞧,象發現了什麼,突然他大呼一聲“師傅!”熱淚就止不住淌進了開水裡。
張良和田石都驚了。
“怎麼了?”張良問道。
何肩邊哭邊大聲說道:“師傅肯定在這個洞裡住過,你看,這就是當年我和師傅一起打鐵時,用來淬火的陶罐!”
張良驚喜地問:“你沒有看錯?”
何肩肯定地說:“我跟師父那麼多年,每天打鐵之前,師傅都要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