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謀聖張良,開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良凝思片刻,從容地回答道:“《太公兵法》告訴我們,用兵之道,在於能以弱勝強。弱之所以能勝強的道理,在於弱者能否避開強者的鋒芒,找準他的弱點,積蓄自己的力量,等待有利於自己的時機。今天,景駒秦嘉尚且被項梁一舉殲滅,你自己已明知不敵,為什麼又非要去與他決一勝負呢?這就是不智。現在最明智的辦法,是要讓項梁覺得你不是他的對頭,何不先派人去對項梁攻下留縣、進駐薛城表示歡迎,希望能與他聯合抗秦。如果項梁無異議,還可以進一步向他說明你收復豐邑的意願,並向他借兵攻豐。如果項梁能借兵給你,這就一舉兩得,不僅能化敵為友,而且又能收復豐邑。”

劉邦表示欣然贊同,說:“先生的計策倒是個好計策,可是有誰能肩負得起這麼一件事關重大的使命呢?”

張良說:“如蒙沛公信任,我願前往。”

劉邦十分高興,今夜如會知己,命令重擺酒宴,與張良作長夜談。

他向張良問起先前談到的《太公兵法》一書,乘著酒興,張良滔滔不絕地談起《太公兵法》來,時而大段大段地朗朗背誦,時而引申發揮,侃侃而談。口若懸河,神采飛揚。劉邦聽得如痴如醉,擊節讚賞。劉邦是何等樣的人物,資質聰慧,胸懷大志,一經點撥,茅塞頓開,不斷地感嘆與張良相見恨晚!

張良自從從黃石老人那裡得到《太公兵法》以後,潛心研讀,受益匪淺。他曾經和不少人談起過此書,但他們總是神態冷漠,不為所動,好象對牛彈琴。今夜劉邦的反應,使他如遇知音。他歎服沛公天資獨具,不然怎麼能如此神悟呢?

初夏的夜晚已經沒有寒意,帳外不時傳來巡夜的更聲。兵臨城下的下邳更是戒備森嚴。

知己暢敘,長夜苦短。更殘漏盡,殘燭熄滅了,劉邦與張良相攜步出帳外,望著熹微的晨光,張良臨別囑咐劉邦說:

“我去薛城之後,請沛公拔營跟隨而來,但不可與項梁靠得太近。如果我先去談成功了,就立刻前來接你去與項梁相見。”

“先生一路多多保重!”

張良上馬,二人拱手相別。初升的太陽照著那匹棗紅馬,如一團烈火向天邊滾動而去。

張良單騎來到薛城城門之外,叩關通稟:“項伯故友求見項梁將軍。”

過了一會,便有衛兵將他帶進薛城,來到縣行的廳堂上。聽說他是堂兄的故友,項梁起身相迎,二人見禮後坐下。

“鄙人姓張名良率子房,與今兄項伯兄為摯友,今日路過薛城,特登門造訪敘舊,以解別後的思念。”

“我聽家兄說,當年犯事流亡,曾蒙先生搭救。不幸得很,家兄正輔助舍侄監軍在外,不能與先生相見。”

“不妨事,雖然未能見到項伯兄,但能見將軍一面,也實在是三生有幸!”

“先生過謙了。”

“我早就聽說過,將軍系楚國名將之後,智勇雙全,才識過人,會稽義舉,天下震動,特別是新近又連克數城,軍威大震。日前我從下邳前來,正逢沛公佔地下邳城,我前去拜見他時,沛公聽說我要來薛城,特地囑咐我向將軍致意,轉達他對將軍的仰慕之情!”

一提起劉邦,項梁的臉上立刻罩上了一層陰影,他帶著幾分不快的口氣說:“劉邦說的恐怕不是真話吧?他率兵投奔景駒、秦嘉,如今我已殺了這兩個傢伙,正等劉邦領兵前來報仇呢!”

張良聽完項梁的話笑了:“將軍誤會了,沛公不是去投奔景駒,而是因為雍齒背叛他去降魏,他前去找景駒借兵的。後來因為章邯的別將司馬夷殺來,才共同去抵抗秦兵。沛公與將軍素無恩怨,若將軍願意借兵與他去收復豐邑,沛公不同樣與將軍友善麼?況且將軍初起,立足未穩,強秦未滅。不可因小勝而樹敵過多。如將軍願結識沛公,我願代為引薦。”

項梁雖然剛愎自用,但畢竟智力過人,左右權衡,還是不要得罪劉邦為好,便順水推舟讓張良去轉告劉邦,他願意借五千兵和十名有大夫爵位的將官與他,並請劉邦前來相會,共謀反秦大業。如果他來,說明劉邦有誠意,如果不來,我也省得借兵。

劉邦果然來了,項梁當然也只得兌現諾言。劉邦手下已有九千人馬,再借得五千,立刻成了擁有一萬四千人的大軍。於是浩浩蕩蕩,往豐邑殺來,雍齒那點人馬當然抵擋不住,劉邦勢如破竹,一鼓作氣將豐邑攻破。雍齒見大勢已去,帶領少數殘兵敗將落荒而去,投奔魏王去了。

劉邦三次攻打豐邑,才取得勝利。當他騎馬進入故里時,有著攻下其它縣城時的異樣感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