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風皇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一章 曹安民的擔憂,強兵,冰風皇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秦軍團每次出戰,不是向敵國開疆拓土,就是奪取實利,何需那些百無一用的腐儒文過飾非。更何況,大秦每一次勝利之後,有哪個國家敢對大秦說三道四。
“先帝時,儒家雖只是竊取一時權柄,但是承平三十年間,學風重儒,也不是一時就可以糾正的,陛下當慎重行事。”總長見皇帝眼中閃過一絲殺機,連忙說道,他怕皇帝震怒之下,會用上些激烈的手段,那不免會被人所詬病。
“這個朕知道。”曹安民笑了笑,朝有些擔心的總長道,“朕會先從史官著手。”他的話方一說完,總長和大司馬便放下了心,儒家在舊漢時慣用的伎倆就是以一家之言操史官之筆,以矇蔽後人。大秦開國後,太祖皇帝重開史家,直到三十年前,文皇帝用了儒家,那些重掌權柄的儒家官員自是不會忘了這史家之筆,雖說文皇帝歸天前,將儒家逐出朝堂中樞,可是這史家之筆目前還掌管在儒生之手,也算是個不小的麻煩。
“陛下,李將軍密摺所述第二點卻是有待商榷。”將手上密摺奉還給皇帝之後,大司馬忽地說道,“李將軍所認為的可造之材,依老臣的意思,陛下不可全部重用。”大司馬說到這裡,便不再多言,有些話是不需要說得太盡的。
“朕會三思的。”看著大司馬,曹安民心中明白,這位執掌軍堂的老臣是在提醒他要防備李昂在軍中培養自己的派系,而且李昂所舉薦的人大多都出身寒門,這無疑又觸及了世家的底線,很容易造成他們的誤解。
“陛下,依老臣之見,就按照李將軍的意思在高原開府駐軍,那些李將軍所舉薦的人才便歸入李將軍帳下,在高原訓練士卒,日後隨李將軍去海西好了。”總長在一旁說道,他和大司馬一樣,不希望軍中的勢力發生改變,讓那些庶民掌握軍權,想想就是場災難。
“便這樣辦吧?”曹安民同意了總長所言,此時他心中也定下了對李昂的封賞,既然爵位不可輕予,那便多賜些金銖,畢竟李昂日後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而且這樣也更合他的心意。
“軍中的風氣,就要拜託兩位了。”大司馬和總長不願讓李昂舉薦的人擔任高位,曹安民只有將此事託付給他們。
“陛下,李將軍舉薦之人,並非不可全用,我與大司馬自會挑選其中的世家子弟,以正我大秦軍風。”總長朝皇帝一拜,沉聲說道,接著便與大司馬一起告辭了。
待大司馬和總長離去後,曹安民看向了身後那幅懸掛的巨大地圖,看著已被大秦攻佔的河中邊上,那個一百五十年前被太祖皇帝趕到海西的漢人宿敵,如今雄霸一方的國家,匈奴,眼中露出了凝重的光。
“終須一戰。”曹安民輕吟著,轉過了身,如今的大秦,‘國’‘民’皆富,可是卻也危機重重,匈奴,波斯,羅馬,貴霜這些國家每一個都對大秦虎視眈眈,太祖皇帝說得對,凡二十年必當起刀兵,使列國知我大秦軍威,不敢生覬覦之心;而他的父親文皇帝讓大秦安享了三十年太平,讓民間殷富,可是卻失卻了舊日軍威兇名,惹得那些大國都是蠢蠢欲動,可謂是得不嘗失。想到這裡,曹安民不由又想到了李昂,這個被他視為好友,而且在朝中沒有根基的如今大秦第一名將,日後自己可以完全相信的人也只有他了,希望他能如太祖太宗時的名將助自己重複大秦軍威,兵壓列國,使其不敢對大秦妄生圖謀。
“真希望你能快點回來,朕有好多事情想和你商量啊!”曹安民輕嘆一聲,看向了御書房外西北的天空,喃喃自語。
!
無力地呼喊一下月票,實在不想只被日更三千的人打
冬雪初晴,御書房內,曹安民看著書桌上那份李氏邸報,朝坐在太師椅裡的總長和大司馬笑了起來,“大秦徵西英烈傳,還真是個不錯的名字。”
看著心情大好的皇帝,大司馬和總長也是笑了起來,“這一仗是陛下登位以後我朝第一大勝,斬首四十萬,雖說只是些高原上的蠻夷,不過僅僅以五萬的兵力在三月之內能有如此斬獲,可見我大秦兵威不減當年,如今列國駐長安的使臣都是驚恐不安。”向來惜字如金的大司馬顯是心情大好,一氣說了不少話。
“此番大勝之後,李將軍已隱隱是我朝第一名將了,不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封賞?”總長沉吟了一下,看向了皇帝。
說到封賞,曹安民的臉色卻是一沉,他從書案上拿起了兩道密摺,命內侍傳給大司馬和總長傳閱,“此番雖然大勝,可是也有隱憂啊!”說到這裡,曹安民想到李昂密摺上為自己推功的事情,沉沉地嘆了口氣,“李將軍卻是不願朕賞賜過厚,言貴霜,波斯,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