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部分,崛,丟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當年紅軍被追擊得好幾次全軍覆滅,但每次都能夠重新燎原,就是因為綱領與規矩起了作用,讓戰士們有了歸屬感,而且不停的有人受到這種綱領與規矩的感召加入形成新的血液,往復迴圈,才能夠生生不息。”
方寶聽著,頓時大有興趣,道:“老柳,我們情況和紅軍不一樣,綱領和規矩當然也不可能照搬,你說說,我們應該怎麼辦?”
柳昭笑道:“紅軍那一套拿來用當然是不合適的,不過既然處於川渝之地,也有現成的規矩可搬,而且會事半功倍。”
方寶聽著這話,猛地想起他書櫃裡的那些書,頓時衝口而出道:“袍哥。”
柳昭立刻點了點頭道:“不錯,就是袍哥,老闆,你對袍哥瞭解多少?”
方寶想了想道:“經常聽到說,但具體的就不怎麼了解,七哥收我做門下的時候也說過,袍哥的規矩很多,太麻煩,所以他沒有用。”
柳昭道:“不錯,袍哥的規矩的確有些麻煩,看起來和現代社會的節奏跟不上了,但是,別人不做的我們未必也不能做,如果前期多些麻煩,但日後的發展能夠超越七哥和那個判官,你願不願意做?”
方寶知道柳昭過了一個多月才給自己提出發展的計劃,絕對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臉色也認真起來,道:“老柳,我對袍哥知道得真不多,你給我說說。”
柳昭一點頭,道:“對‘袍哥’名稱的來歷,說法是不一樣的,讀書人說,是根據《詩經》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意思來的,這是讀書人好拉遠古,不足為據,而我看了一些袍哥的回憶錄,說是根據《三國演義》而來,裡面有一段情節,關二爺被逼降曹後,曹操獎予很多金銀財帛,他一概不收,只收了一件錦袍,平時很少穿著,有事穿上,卻要把舊袍罩在外面,曹操問他原因,關二爺說:‘舊袍是我大哥玄德賜的,受了丞相的新袍,不敢忘我大哥的舊袍’。明末清初,文學志士顧炎武、王船山、曾耀祖等人,暗中聯合志同道合的漢族人,搞民間秘密組織,以反清復明為號召,在巴蜀一帶組織了民間力量反抗清庭,最開始叫做‘漢留’,意思就是從從漢朝遺留下來的精神氣節,但是巴蜀這邊的讀書人少,很多不明白‘漢留’的意思,就有人乾脆根據《三國演義》的那一段把這個組織改名叫‘袍哥’,這樣就朗朗上口,淺顯易懂了,而且把關二爺的忠義放在了第一位,兄弟們都要遵行。”
方寶默默的聽著,“嗯”了一聲道:“那袍哥的具體規矩又是些什麼?”
柳昭道:“袍哥的形成非常複雜,除了顧炎武他們最開始組成的‘漢留’組織,後來陳近南成立了天地會,成了全國最大的反清力量,而其中有一個分支叫做‘哥老會’流入了巴蜀,融入了‘漢留’之中,才正式改名叫袍哥的,天地會後來漸漸換名為洪門,所以袍哥的規矩和洪門有些相同,不過又加入了些本土的東西。”
頓了頓,他接著又道:“當袍哥也叫嗨袍哥,以義字當頭,因此也叫‘兄弟道’,以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為信條。聯絡的聚點,最初叫‘山頭’、‘香堂’,隨著參加的會眾日益增多,才由山頭、香堂改為‘碼頭’,每個碼頭分為仁、義、禮、智、信五個堂口,仁字旗下是社會上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義字旗下是有錢的商家,禮字旗下是工廠的工人,智字旗下是城裡的測字、算命、跑堂、道士、兵卒等,而信字旗下則是農民,但過去的規矩也有些不足之處,比如說娼ji、燒水煙、修足匠、搽背、理髮、戲子等類人,都規定不能參加袍哥,還有搞盜竊的,母親再嫁的,也不能參加袍哥,這些到現在自然不適用了。”
方寶越來越有興趣了,道:“那袍哥的組織結構是怎麼樣的? ”
柳昭道:“幾乎和洪門相同,最上面是總舵把子,又稱老爺,然後把每一個區域,也就是碼頭分為十排,頭排稱為大爺,除了一個管事的舵把子之外,還有專司賞罰的‘執法大爺’,另外還可以設不願意管事,但有名氣有本領的‘閒大爺’。而二排只有一個人,稱為‘聖賢二爺’,這是大家推舉出來的正直,重義守信的人,主要是周旋調節兄弟之間的內部事宜,三排則是一位‘當家三爺’,專管內部人事和財務收支,尤其在開香堂時,負責安排規劃各類事務,這是一個全碼頭的重心人物。五排稱‘管事五爺’,分‘黑旗管事’、‘紅旗管事’、‘幫辦管事’、‘閒管事’。黑旗管事必須熟悉袍哥中的規模禮節、辦會時,由他掌管禮儀,唱名排坐,和傳達舵把子的吩咐。紅旗管事專管外交,負責接待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