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飛明月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章 仕途階梯元稹愛,餘劫孽情,白鶴飛明月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稹和薛濤兩人以後的日子就真的愜意至極,元稹除了必須的公務之外,其他時間大都與薛濤膩在一起,那種小資生活一邊詩來一邊歌,自是過的都是舒服瀟灑的勝於神仙快活的愜意生活。閒暇之時,兩人自然是也在一起議詩論政,情深誼厚來文人霸氣相互洩露相互吸收。

在官場方面元稹更想有所建樹,一則對得起皇上的任命,二則對得起天下黎民百姓,所以後來大膽地劾奏那些貪贓枉法之不法官吏,平反許多冤案,得到蜀中民眾的廣泛歡迎和崇高讚譽。白居易聽說之後更是作詩贈他“其心如肺石,動必達窮民,東川八十家,冤憤一言申”。

在薛濤的支援下,元稹又參劾為富不仁的嚴礪,由此更是得罪了不少權貴。這一舉動就觸犯了朝中舊官僚階層及藩鎮集團的利益,很快他們就找了一個機會在四月將元稹外遣——分務東臺。

所謂東臺就是東都洛陽的御史臺,朝廷用意其實就在於將元稹排擠閒置。

正值元稹仕途受挫,整點文獻資料做一些報告,收拾行裝準備去東臺報道之時,又有家信來報其嫻熟聰慧的妻子韋叢盛年而逝。韋叢之死,對元稹打擊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

然而,元稹官務纏身更不能回家為愛妻韋叢送行,由於難遣傷痛,元稹寫下了有名的悼亡詩——《遣悲懷三首》。

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此時三十一歲的元稹剛過意氣風發,已剛由監察御史跌落神臺,愛妻駕鶴西去,我們的大詩人元稹真的是傷身痛心無比悲痛。

韋叢營葬之時,元稹因自己身縈繁雜事務,更因為是受貶不敢妄自離開崗位,無法親自前往送妻最後一段路程,便只得寫了一篇情詞痛切的祭文,託人在韋叢靈前代讀表達自己對韋叢的愛,也表達自己將為她守候一生。

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於是又寫了三首悼亡詩,這就是最負盛名的《三遣悲懷》(也即《遣悲懷三首》):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辭。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世人都道元稹對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無法釋懷的悲傷,韋叢自嫁與他元稹同苦七年,卻在他即將人生輝煌的時候離開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愛妻,以及在詩中寫下自己的思念。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貧賤的夫妻總是這樣,儘管互相恩愛卻因為物質條件的貧瘠而無法讓心愛的人過得更加幸福,不過韋叢也因為元稹的’這三組情意綿綿的詩歌,而永遠留在了後世的心中。

當元稹收到來信,當我知道韋叢在家剛死這一刻,我終於知道了那些書籍資料的記載錯在哪裡?

唐憲宗元和四年正月,元稹確實是意氣風發受到朝廷重用出使劍南東川節度使,也確實是因為得罪了權貴而在四月外遣東臺,韋叢也確實是在四月因病去世,也恰好是韋叢死在元稹官場失利準備去東臺報道之前。

也就是說那些資料記載的元稹和薛濤的故事發生時間是在韋叢死亡之前而不是之後,這些記載都是明顯錯誤的。

再一聯絡實際,我也摸索了幾分,終是明瞭那些資料錯誤記載的原因了。想來不外乎就是那些元稹的文人粉絲們為了圓元稹專門為韋叢而寫的《遣悲懷三首》紀念悼亡詩的真情實意,也更是為了那幾句千古絕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而不拂元稹偽君的最後那一絲真真假假的愛意!

我是親眼見證了元稹的妻子韋叢尚在人世之時,而元稹出使劍南東川見了薛濤這個名妓就見異思遷!

但可笑的是,元稹本就違背了愛情,出軌與薛濤,卻還能裝出一副痴情漢子的模樣情深義重地寫出《三遣悲懷》!這就如他年青之時負了那一位遠親表妹,玩弄了人家花季少女,卻還借張生之口到頭來還說人家妖孽!

只不過略有不同的是遠親表妹的家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殤

泰達魔王

仕途沉浮

莊無魚

絕品醫生

痛罰

寵妻之老公太霸道

靜默成繭

將遇良才

青澀春天

奈何公主想嫁我

陌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