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飛明月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2章 十四月懷胎,餘劫孽情,白鶴飛明月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家鄉的這一個月時間裡,李特和羅玉兒形影不離,遊遍了宕渠的山山水水。

臨近離鄉之際,李特兩人再次去了羅家告別羅玉兒的爹孃,還有兄弟。終是趕上了那黃花地的黃花出開了一些花骨朵朵兒,甚至於還有三兩朵已經完全開放,小菊自是採摘了來做了一碗黃花湯,家裡人都沒有捨得喝一口湯,只有李特陪著羅玉兒,兩人憋著淚珠把那一碗香氣逼人的一碗湯還有那幾朵黃花分吃了個精光!

離別時,羅母和玉兒自是痛哭一場,即使丫頭小菊也是抱頭痛哭離別痛斷腸,如若不是放心不下爹孃,小菊都好想陪著小姐羅玉兒一起客走他鄉!

初夏的清風夾雜著一陣陣麥香,一路知了鳴個不停像是要挽留他們不要離開故鄉。

“嘚嘚”馬蹄聲,宕渠終在一步一步遠去,羅玉兒坐在馬車裡不時揭開簾子觀望。別了,我的故鄉,我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再次回來看望!

那風哦,好想拉住馬兒的韁繩,把我賨人留在故鄉,可是卻怎麼也留不住馬兒的聲響!

李特早已經習慣了離別,自是一路奔前跑後的哄著羅玉兒以讓她少一些離別情緒,但是卻怎麼也得不到伊人開心一笑……

來到漢中略陽,羅玉兒方才知道李氏的聲望,就看那房屋氣派都遠遠不是家鄉的李家祠堂的屋舍可與之相比較的。

這裡的人以宕渠賨人居多,大多還是說著宕渠的家鄉話,但那些年青人的口音卻是已經有了一些輕微的改變,那些稚童們的口音更是已經趨向於漢中口音,很明顯的有被本地異化的現象。

羅玉兒也終於明白了夫君的擔憂根源,原來就可能是源自於這些生活點滴,於是才有了那種鄉情的濃濃情誼。

是的,看著這些孩子,或許再過兩代人都不會說家鄉話了,即使他們也還能記掛著故鄉,但再經歷一兩代人呢?那應該真的是到了時候,就會逐漸把宕渠遺忘!或許再是一些年,我們的後輩們都不知道他們是源自於宕渠,更不會知道宕渠是我們賨人的故鄉!

回到漢中沒幾天,羅玉兒就發現自己有喜了,李特更是陪著她又把略陽轉了一大圈。

但是軍務在身,他因婚事已經整整快兩月沒有赴任了,於是不得不依依惜別羅玉兒。

羅玉兒其實也早就有這個覺悟,她也知道嫁給李特就不會像家鄉的那些夫妻可以長相廝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李特給她的只有富裕的生活,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再是短暫的相聚,如此迴圈往復!

幸而現在有了寶寶,也有了一些期盼。

西晉泰始十年,羅玉兒已經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日常除了教李始開始認字之外,大多數時候也就是陪著兩個兒子一起玩耍。

李宕,是李特和羅玉兒的第二個孩子,顧名思義就是思念故鄉宕渠而取得名的。

記得當初羅玉兒要求給李宕取名之時,李特還笑話她,鄉是用來思念的,可以藏在心裡,可以藏在腦海裡,但不是在嘴裡喊著的玩。

是的,李特是軍人,就跟遊牧民族的人沒得兩樣,並且或許還沒有遊牧民族的人一生安康……

所以,李特就把很多東西深藏,那怕眷顧故鄉,也只在新婚之時也羅玉兒一吐心腸!

但羅玉兒就是一種想念,女人就是和男人不一樣,想到了就要表現出來,鐵了心的要這個老二的名字取名為宕,李特沒得法隧也只有依了她,但卻還是說了,如果李宕以後不滿意這個名字,那到時候就真依不得她咯。

羅玉兒一聲輕嘆:“唉!兒孫自有兒孫事,以後的事無論你還是我都做不了主,那就把我好今天吧!因為我們出來這麼些年了,卻都再沒回過故鄉,思鄉之情在所難免,宕兒就是我倆的思想寄託,二來也是希望他們以後都還記得我們的故鄉!”

李特聽聞羅玉兒的話,知道她還記得曾經自己的囑咐,心裡隧是有妻如此心滿意足。

但一想到其他的孩子也都改了口音,李特方是撫摸著羅玉兒的滿頭青絲憂心忡忡地說道:“難咯!依我看來,他們忘卻故鄉卻是比我以前所想的還要來得更快!”

即或李宕也才不過兩歲,但羅玉兒一直記得剛結婚還未離開宕渠之時,李特曾經鄭重其事的託付之事。

其實,羅玉兒這幾年來就已經飽嘗了思鄉的味道,父母都在家鄉,然兒卻是異在他鄉,思念也不過苦苦一場,那怕是次次夜裡回故鄉,卻也難以再次踏上歸鄉的路上,只怕爹孃已是思念得發白更斷腸!

於是羅玉兒就經常給兩個兒子講那些賨人的故事,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