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飛明月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4章 賨人伐紂,餘劫孽情,白鶴飛明月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雪梅的張氏在宕渠也是小家部落,就在李渠明家的潛水對岸,但此次討伐暴君帝辛也是集結了青壯年一百有七,且由族長親自帶隊出征。

諸如此類族長帶隊親征的情況在宕渠很是普遍,十族就有八、九族是族長或少族長帶隊,各族隊伍自是備足了一切手藝人員。

宕渠的木匠每族都有的,並且人數還比較多,大家早就聽從王太子姬發的號召,在之前就做好了準備,做足了弓弩板楯等一應作戰武器裝備,還讓每一百至兩百人就配備一艘輕便的小木船以便一路渡河用。

板楯這東西在後來就是渠縣的板凳,在大範圍流傳之後就是後世的木板條凳,很多地方都稱作了條凳。

大家或許會是奇怪,這種東西現在除了農村還可以見到的古老又不入流的傢俱,卻怎麼會是古時的作戰裝備了呢?

各位可能有所不知,這以前的宕渠可是以板楯蠻著稱的,後世的《輿地紀勝》卷162專記有“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鄰山重疊,險比相次,古之賨國都也。”

板楯這東西在古時的宕渠賨人來說,那可是能攻能守的好裝備,甚至於說是武器也不為過。

對於勇猛彪悍的宕渠人來說,劍、矛、戈、餞、弓、弩、莆簇、宵頂、帶鉤等是平時打獵的主要武器,但這些東西卻都只能進攻不能防守。

當然一旦與人作戰起來,這些武器就是主要的進攻裝備了。但人只進攻而不防守那是不行的,如那些小說裡寫的什麼重鎧的都是紙上談兵的,畢竟都有重物附身,人也不可能如評書說的身穿幾百斤的鎧甲拿著三百斤的大刀舞得舞舞生風密不透風,但實際上這都不過是以誇張的手法說書而已,事實上人穿厚重了都不靈活,更何況還是穿著金屬的鎧甲,又那可能再靈活輕便,與人作戰之時又那能取人性命如囊中取物。

近身作戰之時,武器鋒利是進攻的最好手段。但如果是軍團戰,那沒有自身的防備也是不行的,所以此時的一切武器,以及一切的裝甲也都不如板楯來得實在。

而板楯就不同了,既可做武器進攻又可做盾牌防護,它的優點就非常突出了。作戰之時,它可在賨人手裡就是武器,一旦讓拿著板楯腳腿的賨人舞得舞舞生風,那這板楯在近身攻擊時就是隨時可以砸人腦袋或砍人頭臉,還有四肢關節為主要進攻物件。

這時的板楯在賨人手裡就充分地發揮了它的長處,不僅可以“砰”地一下讓人腦袋迸裂,更是在賨人手裡舞舞生風也武武生風,就那一股氣勢就讓人望而生畏,戰場之上讓敵人沾之不死即殘的也是瞬間失去戰鬥力,其霸道之處由此可見一斑。

戰場之上,無論敵人的戈、茅、刀、劍、箭都可以以板楯擋之,即使萬箭齊發而來,若是遇到舞楯高手,那板楯就舞得密不透風,箭矢盡皆插入楯上,即使有力大的能夠讓箭矢之尖透過楯面,但賨人抓住的腳有兩尺來高也可以緩衝避讓不至於讓自己受傷。所以,板楯在賨人手裡,比藤革做的盾牌還要好使。

或許大家會說,這板楯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和戈、茅、刀、劍、箭這些武器抗衡吧?

其實這就是大家有所不知了,就拿刀劍來說吧,和板楯比對吧,刀劍的砍、刺對於木製板楯來說就是遇到了煞星。原因無他,只因賨人的板楯都是選擇的密結厚實木料做的板楯,要是刀劍來了,直接以板楯迎之,而在刀劍在砍刺入板楯之時,賨人自會順勢借力再一攘一帶,敵人卡在板楯木板之上的刀劍就會從敵人手裡生生脫落而出,這時賨人拿你沒有武器的敵人就是手到擒來了。

要是遇到對戰經驗豐富的賨人,直接就舞了板楯砸上敵人,陷入板楯其上的刀刃直接就或砍或割或削了敵人的腦袋脖子,即使要不了敵人脖子斷開屍首分家,但用板楯再使勁一砍一砸,敵人要是還沒廢掉那就是大將級別的,一條板楯不行,來兩人兩條板楯還搞不定才怪。

至於醫生,行軍打仗更是少不了,從宕渠到朝歌好幾千裡,急行軍趕路都要幾個月的,一路風雨無阻地爬山涉水,為了預防疾病醫生的作用不可少見。

又說鐵匠,一應武器等更是離不開的,至於其他奇巧藝人,有的也是在一定場合甚至於可以起到決定性的關鍵作用。

就說雪梅吧,她一個女孩子敢於出征,其作用就是輔助,特別是行軍路上,渡船就不可或缺,否則不知道要走多少冤枉路。即使是打仗之時也可以做些後勤輔助救治等。只不過唯一的麻煩就是行軍路上的陸路之上,畢竟小木船有點重,需要男人來幫著扛,所以她算特例。

宕渠賨人的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