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部分,春明外史,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麟兒手上拿著一包餅乾一路吃著,要走進去。楊杏園便

把他喊住,問道:“你母親起來了嗎?”小麟兒道:“早起來了。我姐姐和她說,

若是你上午來了,請你在我家吃飯呢。”說著,一跳三跳的跑了進去,口裡喊道:

“姐姐,那個楊先生來了。”李冬青在玻璃窗子裡朝外一望,見楊杏園已經走到院

子裡,便笑著說道:“請客廳裡坐,我就來。”說畢,迴轉身,對玻璃櫥上的鏡子,

理了一理鬢髮,又牽了一牽衣裳襟角,然後走出來。李老太太戴著一副老花眼鏡,

正拿著一張報,坐在正屋裡,映著光看社會新聞。李冬青對她母親道:“媽,那位

楊先生來了。”李老太太道:“我不去了,你陪他談談罷。”李冬青答應,走到客

廳裡來。楊杏園本是坐著的,便起身相迎。笑道:“密斯李,起來得真早,你打電

話給我,我還沒有起來呢。”李冬青道:“那個時候,有七點了,也不算早。因為

過去兩家的一個街坊,新近搬了,電話機還沒有搬走,我在那裡看房子,就順便打

了一個電話。”楊杏園道:“那總算早,這很合乎衛生的原則。我猜密斯李是一定

早起寫大字。”李冬青笑道:“現在不像小時候那樣用功了,哪裡還能那樣勤快?

老實說罷,我是早早起來上菜市買菜去。”楊杏園道:“你們這兒不是有個老媽子

嗎?何必自己去。”李冬青道:“她買的萊不合我們的意,不如自己去。”楊杏園

笑道:“是的,在上海住過家的人,有這種習慣。我覺得人生在世,原不能事事躬

親,但是可以不必假手於人的,倒是自己去辦的好,免得不合意。”李冬青笑道:

“這一談,又是什麼主義了。其實照習慣說,那倒是可通的,以我上菜市的經驗說

起來,凡是太太小姐少奶奶去買菜的,大概江蘇浙江人最多,廣東人次之,安徽人

又次之。像兩湖的人,就不很多,北方人越發是沒有了。就是菜市上賣菜的,他也

很能分別什麼人愛吃什麼菜,決計不會和太太小姐們兜攬賣大蔥。”楊杏園道:

“密斯李,既然自己愛買菜,一定會做菜,哪天……”說到這裡笑了一笑。李冬青

道:“做是會做兩樣,不過是沒有老師教的,好吃不好吃,就不敢保險。若是不怕

嘗試,就請在這裡吃便飯。”楊杏園道:“好,可以,我猜一定好吃的。胡適之說

得有,‘千古成功在嘗試’。”李冬青聽說,也不由得笑了。便道:“不過我去做

菜,可沒有人奉陪。我舅舅到對門小廟裡去了。這兩天他和那個老和尚下圍棋,不

分晝夜,殺得難解難分,叫小麟兒去請他回來罷。”楊杏園道:“不必不必,方老

先生下棋下得正在高興的時候,請他回來,豈不大煞風景?”李冬青見他如此,也

就作為罷論,隨便找了一些事情談話,越說越長,不覺就談了兩個鐘頭。李冬青道:

“這應該餓了吧?我要去做菜了。”楊杏園道:“請便請便,我就在這裡坐坐。”

李冬青道:“一個人枯坐,什麼意思呢?請到我那一個斗大的書房裡去看看。”楊

杏園道:“好,瞻仰瞻仰。”李冬青引他到院子裡來,便讓進東邊廂房裡去。

這屋子是長方形的,加上又不很高,倒很像是個船艙。屋子裡除了一架刺繡外,

都是短小的字畫,陳設也一大半是陶器。靠北一點,左右四個書架,擺得滿滿的書。

書架中間,陳設一張條桌,上面只有一方凍石硯臺,一個竹刻筆筒和陶器水盂。桌

子正對著窗戶,窗戶上一列擺著十幾盆秋海棠,楊杏園道:“雖然很是簡單,可是

沒有一點俗氣。不過照我的意思,還該添上幾樣東西。”李冬青道:“應該添什麼

呢?”楊杏園指著壁上道:“右邊掛了一方刺繡,左邊不應該空了,最好掛一張古

琴,就是沒有弦子,也不要緊。這中間花格扇這兒,可以添兩個小方几,一個上面,

放一個仿古的銅香爐,倒不必天天燒檀香,偶然燒一兩回。燒過之後,那一點餘香,

很添人的興趣。一個茶几上,可以放一隻乾淨的花盆,春天種蘭花,秋天種白菊,

冬天種梅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