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福克納傳,無組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類病態。在《女獨身主義者》中,我們碰到一個像米利·西埃爾那樣“乞靈於黑夜,啜泣,渴望死去的人”

;在別的詩作中,我們看到一種純屬死後的景象,就像艾米莉·狄更生(35)的《因為我沒法停下來等待死亡》那樣。因此,福克納在生活中實行、並在詩中唱出的與世隔絕、沉默、安靜,不僅和“暗啞而無能”有關,也和滅亡的威脅有關。

後來,福克納創造一些對創傷性事件進行回顧反思的、心態複雜的人物。青年托馬斯·塞德潘在種植園主門前遭到拒斥以後,逃進洞穴裡回顧自己的一生。這就“像匆匆穿過房間,瞥見房裡所有的東西,然後掉頭再穿過房間,從另一邊看這些東西,你發覺這些東西好像以前從未見過似的。”這有點兒像每個孩子在發現“生活的種種事實”時的經歷,福克納所描述的也就是所有的偉大發現和所有的真正轉變的一個常見的部分。對福克納說來,寫作《喧譁與騷動》似乎就是這樣一種體驗:“不用開啟另一本書,我在一系列像夏天雷聲那樣遲來的反響中,發現了我10

年前讀過的福樓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康拉德等人的作品。”而且在這本書中,寫作成了他重讀和重見的方式,還開始迫使他的讀者進行重讀和重見。我們當代的主要作家中,沒有一個像他那樣努力使我們反覆看到那些莫名其妙地被禁絕的場景,時而多一點,時而少一點,時而從這一角度,時而從另一角度。

福克納筆下的許多人物都窮於應付種種生活問題而一籌莫展,青年托馬斯·塞德潘卻發現了可奉為生活準則的邏輯。他一個人獨自在洞穴中,不聲不響,一動不動彷彿第一次看到了塑造他的姐妹們的臉容的絕望和勾勒父母一生的失敗和落空。

深知若要想在“今後一生中保持自尊”,必須要“有所作為”,他把象徵成功和生活舒泰的大種植園主當作自己的楷模;他奉行的“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精心模仿。他的故事往往是一系列回憶過去大事件的談話,有些是記憶中事,有些是想象中事。講故事和聽故事的人常常互易其位,由此可見種種複雜的動機和矛盾心情。

在小說的開端,羅莎·科爾德菲爾德小姐回憶中的談話引出了去世已久的人物塞德潘。羅莎小姐的童年時期還沒領略就已經消逝了。她的童年期是和“子宮內溼漉漉、毛茸茸的沉寂”聯絡在一起的,而她的生活卻和持久的“狂暴的靜止不變”聯絡在一起。

在她的談話和意思中,卻有著兩種互相矛盾的衝動,創造的衝動和破壞的衝動,以毫不掩飾的種種方式結合在一起。她引發回憶,歌頌讚美,同時也進行審判、剖析。

這種雙重性早就開始成為福克納處理自己的經歷和往事的特徵,我們可以從他拿父母的生活加以發揮中看出來,也可以從他再現曾祖父的形象並把它寫進小說,和他的消化吸收中看出來。透過想象的運用和模仿的策略,他開始從他偉大的祖先身上吸取題材。多年以後,他在《墳墓裡的旗幟》中幾乎略去了父母親這一代。後來,創造了一個叫蓋爾·海託華的人物(36),這個人的一生圍著家族過去的大事轉。

海託華兒時聽老僕人講過去的故事,一坐下來好幾個小時,聽得“神往而張口結舌,又驚又喜”。成年以後,他屢再回想起那些講到祖父的故事,經常想起激動不已,他的祖父因而成了他生活中的偉大人物。正因為祖父早就作古,是個鬼,是“永遠無法活生生看到的”抽象體,才變得“崇高、淳樸、熱情”。海託華召回了一代長輩,打發走另一代:祖父的鬼魂變成實體,他“既瞭解又害怕”的父親的形象卻漸漸失去光澤,終於成了個“幽靈”。他在頭腦特別清醒時忖道:“難怪我跳過了一代,難怪我沒有父親。”假如說青年威廉·福克納不動不語地坐著或站著的時候所力圖看到和重複看到的,是他父親的失敗和母親的霸道的自尊心和佔有慾的意義,那麼,他在聽故事時所尋求的,是可師事的典範。還在年輕的時候,大約在他開始探索自己所感到的孤獨和寂寞前後,他開始探索自己選定或別人提供的典範,因為最終都歸結到同一點上——他命名來源的曾祖父。在對榜樣的求索中和對孤獨的探索一樣,他顯露出本·沃森(37)所謂的“生動有趣地描述自己的稀世才能”。他還顯露出取我所需地擇要介紹的才能。我們從他開篇的簡略手法就能極其明顯地看出這點。老上校曾經是個作家,著有敘事體詩《蒙特雷之圍》、劇本《失去的鑽石》和數部長篇小說,包括使他聲名大振的《孟菲斯的白玫瑰》。但他是在許多建樹之餘才成了作家的,作家是他在原有建樹之外的新成就。在他一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戰神虐渣手冊

喜馬拉雅種貓

賊欲(渤海)

指點迷津

扣問死亡

幽雨

重生:逆襲女王

車水馬龍01

混沌至尊決

溫暖寒冬

水晶翡翠白玉湯

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