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5部分,清史稿,無邊的寒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檀島議兼隸,近在同洲,大局未定,不遑遠略,亦因與我交誼素篤,故不從合從之謀。若能聯絡邦交,深相結納,似與大局不無裨益。”又因檀香山歸併於美,請設領事,保護華民,略謂:“檀香山居太平洋之衝,前本君主,後改民主。近因弱小,求庇美邦,設為行省,美議院業經議行。此島華民不下三萬人,向由商董立中華會館,排難解紛。光緒七年,曾令商董陳國萬為領事。後美禁華工抵埠,華民出洋,皆趨檀島,請設領事。”報可。
是年中國議修盧漢、粵漢、寧滬、寧漢四路,借款各國,美國原貸四百萬鎊於粵漢路,旋聘美工師勘路。二十六年,拳匪作亂,各國聯軍入京,既各國會議條款,美惟增教案、被議人員不準複用之條,餘未與附和。會俄與中國訂退還東三省約,中國復請美政府排解。明年,和議成,議償款四百五十兆,美所分得償金三十二兆九十三萬有奇,合美金二十四兆四十四萬餘元。除給商人損失及海陸軍費外,尚有溢位數十二兆七十餘萬元。美總統羅斯福向議院提議,溢位金仍還中國,助中國教育,即以此款為格致學生留美之用。議行牒中國,中國特遣專使唐紹儀赴美申謝。既而各國賠款欲改銀為金,以金價算。美為商勸各國,並謂眾議合索四百五十兆兩,由各國自行均派,中國不管其易作何項金錢,是此項賠款,照約載金價核算,即四百五十兆海關銀數,照約銀數付還,亦即與用金付給無異。美旋允照約還銀。
二十八年春三月,議各國商約,美使不原加稅至十五,免釐與否,聽中國自便。是年,命呂海寰、盛宣懷議美約,與美使迭次磋商,張之洞、劉坤一通電參酌,始定議。因上言釐定約款十七條,大致與英約相同,而其中得失損益,稍有區別。第一款曰駐使體制。美使原送約文,宣告駐使可以行文各省將軍、督撫、駐紮大臣;駮以美國向由外部轉行,中國亦系由外務部諮轉,不能兩歧,駮令刪去,改為中國駐使為美國優待,是以美使駐京,中國亦一律優待,以昭平允。第二款曰領事許可權。報施一如駐使,而宣告美國領事按例妥派,外務部按照公例認許,如所派不妥,或與公例不合,我即可不認,冀以挽回主權。第三款曰口岸利益。此係查照日本舊約,不能不許,因即比照日約核改妥協。第四款曰加稅免釐。此為全約主腦,美使初祗允加至值百抽十,並請我裁內地常關,又不提明銷場出廠等稅,以為中國主權所繫,不欲有所幹礙,屢費磋商,動至決裂。臣等往復電酌,彼始允加至十二五,其所裁內地常關之稅,任我改抽出產稅以為抵補。竊思內地常關不過十餘處,各省土貨未必悉所經由。按照英約載明進出口貨加稅後,均得全免重徵,則內地常關亦祗能徵土貨運出第一道之二五半稅。若非第一常關,則並無稅可收。至土貨未經第一常關徵過二五半稅者,出口時仍須徵足七五之數,是常關雖裁,亦無大礙。今既任我改抽出產稅,則從源頭處抽收,較無遺漏,似更合算。當時尚以與英約兩歧為慮,美使自認將來勸英照辦,祗得允裁。至於銷場稅、出廠稅及議增之出產稅,美使雖不原詳載名目,而於專條中聲敘本款所載各節,毫無干礙中國主權徵抽他等稅項之意,以渾括銷場等稅,保我主權。第五款曰稅則附表。彼請美國人在中國輸納稅項,較最優待之國,不得加重另徵。臣等索其增入中國人民在美國納稅亦如之一節。第六款曰準設關棧。系照英約酌辦。第七款曰振興礦務。前半悉照英約,彼請準美國人遵章開辦礦務。此本路礦衙門定章所許,因訂明美國人民辦理礦務居住之事,應彼此會定章程,以資鈐束。第八款曰存票抵稅。第九款曰保護商標。均與英約意義相等,而於存票款中宣告除去船鈔一項,以補英約所未及。第十款曰創制專照。此款深慮有礙中國工藝仿造,駮論再三,改為俟中國設立專管衙門,定有創制專律後,再予保護,其權仍自我操。第十一款曰保護版權。即中國書籍翻刻必究之意。與之訂明,若系美文由中國自繙華文,可聽刊印售賣;並中、美人民所著書籍報紙等件,有礙中國治安者,應各按律例懲辦,為杜漸防微之計。第十二款曰內港行輪。前兩節照英約大意,宣告嗣後無論何時修改,應由我檢視酌辦;末節如奉天府安東縣開埠事,扼定自開,而辦法略有變通。第十三款曰改定國幣。將英約所附照會納稅仍照關平一節,增入款末。第十四款曰輯睦民教。教民犯法,不得因入教免究,並應遵納例定捐稅;教士不得干預中國官員治理華民之權,詳晰列明,冀資補救。第十五款曰治外法權。第十六款曰禁止嗎啡鴉片。皆我索其增添,與英約一律。第十七款曰修約換約期限。系照立約通例。復於約款之外,另行訂附件三端:一為內地徵抽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