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部分,清史稿,無邊的寒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三年建府治,遂屬焉。以原屬支羅等地分入他縣。西北:都亭。東北:扞山。東:連珠,一名五峰山,下有五峰關。北:清江,源出四川石龍關東諸山,一曰夷水,又曰鹽水。後漢書“廩君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即此。經縣東,有忠建河及麒麟、金印諸溪水注之,下流入於大江。崔家壩巡司。木貢,縣丞駐。宣恩簡。府東南八十里。明為施南宣撫司,屬施州衛。康熙時為施南土司。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置縣屬府。以忠峒、高羅、木冊、東鄉、忠建、石虎七司地益之。北:墨達山。南:將軍山,白水河出焉,一曰車溪,又曰酉溪,入來鳳,下流謂之漫水。漊水出縣東北鶯嘴荒,一曰九谿河,澧之北源也。忠建河在城東,名玉帶溪,自咸豐發源,北入清江。有獅子、東門二關,乾灞巡司。東有東鄉鎮巡司,後裁。來鳳簡。府南二百七十里。明,散毛宣撫司,屬施州衛。康熙時為散毛土司。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置縣,治司屬之桐子園,隸以蠟壁、大旺、東流、卯峒、漫水五司地,屬府。東南:翔鳳。西北:三尖。西:佛山,與雀兒峰對峙,高峒河水出焉。東有佛塘崖,下有佛塘河,即宣恩之白水河也,流合眾川,逕峒東流,入於辰河。有卯峒巡司,滴水、老鴉二關。咸豐簡。府西南二百二十五里。明為大田軍民千戶所,屬施州衛。康熙時改設巡司。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置縣,以唐崖、龍潭、金峒三司地益之。城內角樓山。東:小關。西北:龍潭河,一曰唐崖河,自利川入,西南入四川黔江,謂之黔水。西:龍嘴河,亦自利川入,逕萬頃湖南入彭水。西南:張家坪巡司。利川簡。府西一百七十八里。明,施南司屬之官渡灞粗石地。雍正十三年置縣,以忠路、忠孝、沙溪三司及恩施屬之支羅、南坪堡等處益之。東:金字。西:桂子、七藥山,前江出焉,南與後江合流,謂之龍嘴河,即中清河上源也。北有清江。境內水多伏流。有南坪、建南二巡司。建始簡。府東北一百二十里。初因明制,屬四川夔州府。乾隆元年改屬。南:文山。西:石乳。東:州基山。西:石乳山,上有關,馬水河出,西南右合桐木溪、木瓜河,逕祿山,右會廣潤河,至撒毛,入恩施。南有清江,入逕麻根塔口、景陽河,又東入巴東。有龍駒河。大巖嶺鎮,縣丞駐。
荊門直隸州:衝,繁,疲,難。隸安襄鄖荊道。明屬承天府。順治初,沿明制,為安陸府屬州。乾隆五十六年,升直隸州,屬湖北布政司。東南距省治六百里。廣二百六十里,袤三百二十五里。北極高三十一度四分。京師偏西四度十六分。領縣二。南三十里荊門山。西北:武陵。東:伯夷。西:象山。東南:章山,即內方山。漢水來逕城東,亦曰沔水,東南入潛江。濱漢為堤,亦自內方山達潛江,為五邑保障。西權水,北象河,東南有直江,下流均入漢。又建水一名建陽河,上流古通漢,今淤,下流至江陵匯為湖。有建陽鎮、石橋鎮二巡司,俱有驛。又城有荊山驛。舊設新城鎮、仙居口二巡司,及荊門所、宜門所,後均廢。東南有沙洋鎮。當陽簡。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明屬州,隸承天府。順治初,屬安陸府。乾隆五十六年還屬。東南:紫蓋。東北:綠林。玉泉山,玉泉水出焉。北:沮水,自遠安來,東南流,合鞏河、玉泉水,至麥城南,與漳水會,下流入江。有河溶鎮巡司。北:百寶砦。東:淯溪鎮。有驛。遠安簡。州西一百四十里。明屬夷陵州,隸荊州府。雍正十三年直屬府。乾隆五十六年來屬。西北:鳴鳳。北:神馬。沮水自南漳來,逕縣東南流,合福河溪、通天樓河、石洋河、白龍溪、泥水溪、青溪諸水,入當陽界。西北:黃柏河。北:南襄堡,西北:砦洋坪汛。
鶴峰直隸�:衝,繁,疲,難。光緒三十年,析荊宜施道為施鶴道,�隸之。順治初,因明制,為容美土司,屬施州衛。雍正六年,屬恩施縣。十三年置州,以五星坪、北佳坪益之,屬宜昌府。光緒三十年,升直隸�,屬湖北布政司。東距省治一千五百五十里。廣一百九十五里,袤三百四十五里。北極高三十度。京師偏西六度三十分。東南:柘雞。東:平山。北:印山。南:天星。西北:巴子山。南:八峰山。有山河,即漊水之上源,東南流,大典河入焉。東北:鹹盈河,逕巴東入於清江。有奇峰、鄔陽、大崖諸關。山羊隘舊屬湖南慈利,雍正時來屬,設巡司駐之,後移白果坪。
……
國學網站推出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湖南
湖南:禹貢荊州之域。明屬湖廣佈政使司,置偏沅巡撫。清初因之。康熙三年,析置湖南布政使司,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