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4部分,清史稿,無邊的寒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名,步隊一協一標、砲隊一營駐吉林,官三百六十一員,兵七千八百七十名。宣統三年統計,除前列外,浙江成第二十一鎮,雲南成第十九鎮,四川成第十七鎮,奉天成第二十鎮,吉林成第二十三鎮,廣東成第二十六鎮駐省城,廣西成第二十五鎮駐省城及桂林等處,先後共成二十六鎮。未幾,武昌陸軍先變,各省應之,而三十六鎮卒未全立雲。
……
國學網站推出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志一百八
○兵四
△鄉兵
鄉兵始自雍、乾,旋募旋散,初非經制之師。嘉慶間,平川、楚教匪,鄉兵之功始著。道光之季,粵西寇起,各省舉辦團練,有駐守地方者,有隨營征剿者。侍郎曾國籓以衡、湘團練討寇,練鄉兵為勇營,以兵制部勒之,卒平巨憝,其始皆鄉兵也。而邊徼之地,剿有鄉兵。其在東三省者,則寧古塔以東之赫哲部、克雅克部,混同江東北之鄂倫春部,不設佐領,惟設鄉兵姓長。其在黑龍江者,有打牲人,在江以南之錫伯、卦勒察,江以北之索倫、達瑚爾,則附屬於滿營。在蒙古者,蒙兵而外,有奇古民勇。在山、陝邊外者,有番兵,有僧俗兵。在四川、雲南、貴州邊境者,有夷兵,有土司兵,有黑倮勇丁。在西藏者,有藏番兵。皆與內地鄉兵不同,故不詳。其各直省之鄉兵,曰屯練,曰民壯,曰鄉團,曰獵戶,曰漁團,曰沙民。額數之多寡不齊,器械之良窳不一,餉章之增減不定,良以聚散無恆,故與額兵迥異,無編制之可紀。茲特志其始末於後焉。
雍正八年,鄂爾泰平西南夷烏蒙之亂,調官兵萬餘人,鄉兵半之,遂定東川,是為鄉兵之始。
乾隆三十八年,用兵小金川,定邊將軍溫福、定西將軍阿桂疏言,調滿洲兵道遠費重,不如多用鄉兵,人地相宜。四川鄉兵,以金川屯練為強,自平定金川以後,設屯練鄉兵,其糧餉倍於額兵,分屯大小金川兩路,春夏訓練,秋冬蒐獵,有戰事則搜剿山路,退兵則為殿後之用。
嘉慶初,苗疆事起,傅鼐以鄉兵平苗,功冠諸將。詔以鼐總理邊務,令各省督撫以鼐練鄉兵之法練官兵。川、楚教匪之役,官兵征討,而鄉兵之功為多。其勳績最著者,文臣則四川按察使劉清,武臣則四川提督桂涵,湖北提督羅思舉,各統鄉兵,分路剿寇,大小數百戰,遂奏膚功。嘉慶十七年,以雲南邊外野夷倮匪肆擾,而緬寧、騰越各隘皆瘴癘之地,難駐官兵,乃練鄉兵一千六百人,以八百人駐守緬寧之丙野山樑等處,以八百人駐守騰越蠻章山等處,省官兵徵調之勞。其時苗疆底定,亦增設鄉兵,凡屯丁七千人,訓練之暇,開墾屯防田數十萬頃。
道光二年,令直隸疆臣招集團練,修築土堡,互為策應。十五年,令各州縣額設民壯,一律充補訓練,復令各省民壯每月隨營操演,範以紀律。是年,調大小金川鄉兵千名,給以千人之糧,隨營征戰,歸屯則仍食五百人之糧。二十一年,令山東巡撫於蓬萊、黃縣、榮成、寧海、掖縣、膠州、即墨所屬之十三梟,編練鄉兵,互相防衛。又令沿海疆臣仿浙江定海縣土堡之法,凡近海村落,招募鄉兵,興築土堡,以聯聲勢。二十三年,令廣東省以團練助防海口。旋疆吏疏言廣東民風宜於鄉團,招集已得十萬人,以昇平學社為團練總彙之區,推及韶州、廉州等處,一律舉行。二十六年,令各州縣民壯隨營考察技藝。是年,甘肅沿邊番賊肆擾,令疆臣召募獵戶千人,編為一軍,供遠探近防之用。及道光季年,張國樑募廣東潮州鄉兵追逐粵寇,轉戰東下,卒以獷悍不馴,遂至潰散。
咸豐二年,令在籍侍郎曾國籓辦理湖南鄉團。旋國籓疏言先行練勇一千人,所辦者乃官勇非團丁,是為鄉團改勇營之始。三年,令山東登、萊、青三府舉辦聯莊團練,給以兵械。四年,令甘肅沿邊增募獵戶三千人以防番騎。八年,安徽巡撫翁同書疏言皖省定遠、壽州、合肥等縣舉辦團練,旬日之間,遠近響應,和州踞賊屢出焚掠,多被鄉團擊回,以其深明大義,踴躍同仇,凡董事團總人等,傳諭嘉勉。九年,河南巡撫恆福疏言,皖寇進偪豫境,令道府大員於接近皖寇之地,舉辦鄉團,睢州等州縣興築堡寨已數十處。旋諭河南官紳訓練鄉勇,聯村築寨,迅速舉行。
十年,諭勝保等督辦鄉團,以資統率,酌定章程,凡辦團州縣一律遵行,惟鄉團更番調營,所領糧餉,易滋流弊,毋得冒濫。又諭:“江蘇等省在籍紳士,除已經辦理團練外,其明曉大義律身公正者,自不乏人,所有在京直隸、江蘇、安徽、浙江、河南等省之大小官員,將如何舉行鄉團,隨同官兵剿賊,及防守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