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部分,史記(譯註版),沒事找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⑥絕於秦:與秦斷交。
秦借道兩週之間①,將以伐韓,周恐借之畏於韓,不借畏於秦。史厭謂周君曰:“何不令人謂韓公叔曰‘秦之敢絕周而伐韓者②,信東周也。公何不與周地,髮質使之楚’③?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韓不伐也。又謂秦曰‘韓強與周地④,將以疑周於秦也⑤,周不敢不受’。秦必無辭而令周不受,是受地於韓而聽於秦。”
①兩週之間:東周與西周之間,為秦伐韓必經之路。②絕:橫過,穿過。③發:派出。質:人質。④強(qiǎng,搶):強行,竭力堅持。⑤疑周於秦:使周被秦懷疑。
秦召西周君,西周君惡往①,故令人謂韓王曰:“秦召西周君,將以使攻王之南陽也,王何不出兵於南陽?周君將以為辭於秦②。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踰河而攻南陽矣③。”
①惡往:不樂意前往。②以為辭:拿它作為託辭。③踰:越過,渡過。
東周與西周戰,韓救西周。或為東周說韓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國,多名器重寶。王案兵毋出①,可以德東周,而西周之寶必可以盡矣。”
①案:壓住,止住。
王赧謂成君①。楚圍雍氏,韓徵甲與粟於東周②,東周君恐,召蘇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於是。臣能使韓毋徵甲與粟於周,又能為君得高都。”周君曰:“子苟能③,請以國聽子。”代見韓相國曰:“楚圍雍氏,期三月也④,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⑤。今相國乃徵甲與粟於周,是告楚病也。”韓相國曰:“善。使者已行矣。”代曰:“何不與周高都?”韓相國大怒曰:“吾毋徵甲與粟於周亦已多矣,何故與周高都也?”代曰:“與周高都,是周折而入於韓也,秦聞之必大怒忿周⑥,即不通周使,是以高都得完周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