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修福積德造命法,攝氏0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犯法有罪了,他要被判刑罰罪。這些稱呼上的常識,不可不知道。

若對他更恭敬,“字”也不稱了,稱他的“號”,或是出生地名——他是某一地方出生的。表示這個地方出了這樣一位受人尊敬的大人物。稱地名是最恭敬、最尊敬的。譬如清朝的李鴻章,當時很受大眾尊敬,名、字、號都不稱,稱他“李合肥”——他是合肥人,佛門裡也是如此,到達最尊敬的時候,名、字、號都不稱了,往往稱寺廟或地名。像我們稱智者大師為“天台大師”——他居住在天台山;“慈恩法師”——是慈恩寺的窺基大師。

‘了凡’、‘學海’皆是他的號,這是很尊敬的稱呼。他的名,終其一生只有兩個人稱他。一個是父母,父母一生稱你名,不稱你的字;你的祖父母、伯叔都要稱字。這是對你尊重客氣。除父母之外,另一個就是老師稱名。所以對老師、父母是一樣的尊敬,父母之恩和老師之恩是同等的。只有父母、老師可以稱名,皇帝都不稱名。但是對於長輩,自己要稱名,表示恭敬。對於平輩可以稱字。這些稱謂我們要曉得,不能搞錯。佛門裡面有內號、外號——內號就是法名,外號是字,還稱名、稱字。

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從此而後。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

這一段是說他改過自新的決心和行持。首先他把別號改了,以前他的別號叫‘學海’,從這以後就改成‘了凡’,‘了’是明瞭,‘凡’是凡俗;現在對於世俗之間的事情他都明瞭,也就是覺悟的意思——真正曉得命運是自己可以改造。道理、方法他都懂得了,從此以後不會再走宿命論這條道路(命不是一定的)。決心改過之後,氣象就不相同了,也就是日常生活的感觸不一樣了。他說從此終日能提高警覺。‘兢兢’是警覺的狀態,不像從前迷惑顛倒。以前是‘悠悠放任’,‘悠悠放任’是很隨便的意思,就是過一天算一天。日子怎麼過的?不曉得。沒有理想,沒有方向,俗話講的“醉生夢死”。這樣決定被命運拘束,不能創造自己光明的前途。改過之後,‘到此自有戰兢惕厲景象’,拿現在的話講,改過自新後的意識形態不一樣,也就是說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轉變過來了。從前的看法是一切命中註定的,還有什麼轉變的呢?沒有法子了。現在曉得,命運可以自己改造,這個觀念轉變過來了,比以前顯示得更積極、更發憤、更樂觀。

‘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這一句非常重要,一般人所以不能改過自新,就是不曉得這個事實。為什麼《無量壽經》念多了,真正體會到這種情形,會比袁了凡還要來的謹慎。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絕對沒有法子計算,就是集合全世界的電腦來計算,也算不出來。他們每一個人的神通道力都像阿彌陀佛一樣,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我們一舉一動,甚至心裡面起個念頭,他們都知道。不要說做壞事,就是起個惡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西方世界的大眾們沒有一個不知道。能瞞過誰?

這是講獨居無侶,人目所不見處,他也是規規矩矩、謹謹慎慎,不敢起一個惡念,這才真正做到了克己的功夫。我們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想成就自己的德行,如果還是自己欺騙自己,那怎麼能成就呢?孔夫子說:“君子慎獨。”“慎”是謹慎,“獨”是獨自一個人。獨居也決定不放逸。這叫真正做功夫。一般人懈怠、放任的習氣太重,就是隨便慣了。在大眾中比較謹慎收斂一點;人見不到的地方他就放逸了。

為什麼從前寺院叢林的修行,一定要住廣單,不可以一個人住一個房間?一個人一間寮房是不可能有成就的。睡廣單就是“依眾靠眾”,十幾個人睡在一個房間裡,我們今天稱為“睡通鋪”,睡覺時也不能隨便亂動。用這個方法,目的在使人不可以有絲毫放縱,這樣來歷練自己。現在的社會跟從前的社會不一樣,每一個人都不願意約束自己,一定要享受舒服。不錯,這一生可以好好的享受,來生再到三途裡慢慢去“享受”,道業不能成就。

寺院裡也有單獨的房間,是專為年老的修行人而設的,因為他的行動不方便。大家在一起過團體生活,行動都要一致,年老的人,體力衰弱、行動不便,才給他一間寮房。寺院裡面身分地位比較高的,瑣碎的事情多——像住持、當家師,什麼事情都要過問,也要單獨一個房間,便利於辦事。

所以真正修行,六和敬裡的“身和同住”,絕對不是一個人一個房間。如果說是兩、三個人住一個房間不方便,我不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甜妻:厲先生的私寵

秋二月

罌粟妖妃

笑傲網路

炮灰npc成了全員白月光

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