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黃帝內經靈樞集註,夢幻天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圖之數也。知者。知天地陰陽始終變化之道。故能全九十之大數。水數成於六。火數成於七。水即是精血。火即是神氣。中工僅知血氣之診。故能全水火之成。下工血氣之診。亦不能全知矣。故曰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行者。謂色脈應天地陰陽之理數。賢者則而行之。
黃帝曰。請問脈之緩急大小滑澀之病形何如。岐伯曰。臣請言五臟之病變也。心脈急甚者為。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大甚為喉 。
微大為心痺引背。善淚出。小甚為善噦。微小為消癉。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顛疾。(噦音誨如車驚聲而有節)
此論五臟各有六者之變病。本於寒熱血氣之不和。與外受邪氣。內傷憂恐之不同也。緩急大小滑澀。陰陽寒熱血氣之綱領也。下章曰諸急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心為火髒。故寒甚則為 。蓋手足諸節。神氣之所遊行出入。寒傷神氣。故 也。微急為心痛引背。蓋甚則心臟之神氣受傷。微則薄於宮城之分也。食氣入胃。濁氣歸心。心氣逆故食不下。緩甚則心氣有餘。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伏梁。乃心下有餘之積。故微主邪薄於心下也。心主血。熱則上溢而時唾血也。喉 者。喉中 然有聲。宗氣積於胸中。上出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心氣盛。故喉中有聲也。心氣微盛。則逆於心下。而為心痺引背。行於上。則心精隨氣上湊於目而淚出矣。心臟虛。則火土之氣弱。故為善噦。噦、呃逆也。夫五臟主藏精者也。五臟之血氣皆少。則津液枯竭而為消癉。消癉者。三消之證。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腎主下消也。滑則陽氣盛而有熱。盛於上則善渴。微在下則少腹當有形也。心主言。心氣少故為喑。血多故溢於上也。維、四維也。心為陽中之太陽。陽氣少。
故手足厥冷也。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心氣虛。故耳鳴顛疾。按、金匱要略曰。五臟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病。蓋一髒有六變。三六而變引十八病。玉師曰。緩急大小滑澀。五臟之六變也。五六而變為三十。三而三之。合為九十。惟智者明之。故曰上工十全九。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 。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痺引胸背。起惡日光。小甚為洩。微小為消癉。滑盛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 。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 矣。(賁音奔 音酸)
肺主清金而畏寒。寒甚則為癲疾。所謂重陰則癲也。肺寒熱者。皮寒熱也。寒在皮毛。故微急也。主肺氣。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鼻若有息肉而氣不通。皆肺氣虛寒之所致。緩則熱甚。故多汗。肺熱葉焦。則為痿也。鼠 。寒熱病也。其本在髒。其末在脈。肺主百脈。是以微澀之有熱。
微澀之有寒。皆為鼠 在頸腋之間。本經曰。偏枯身偏不用。病在分腠之間。蓋病在面板。為肺寒熱。病在血脈。為寒熱鼠 。在分腠則為偏風。肺主周身之氣而朝百脈也。腠理開。故頭以下汗出不可止。頭以下者。頸項胸背之間。肺之外部也。大主多氣少血。氣盛於下。則為脛腫。微盛於上。
則為肺痺引胸背。蓋氣從下而上也。日光。太陽之火。陰血少。故惡日光。金畏火也。
小則氣血皆虛而為洩。肺與大腸為表裡也。微小則為消癉。肺主津水之生原也。滑主陽氣盛。故為息賁上氣。微則上下出血。血隨氣行者也。澀主多血少氣。血多氣少。則血留不行。故為嘔血。
者。陰寒而 削不能行。肺主氣而發原在下。少氣有寒。則下不勝其上矣。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痺也。大甚為內癰。善嘔衄。微大為肝痺陰縮。咳引小腹。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滑甚為 疝。微滑為遺溺。
澀甚為溢飲。澀微為 攣。筋痺。( 音頹)
肝主語。在志為怒。肝苦急。故急甚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皆有餘之氣也。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緩主多熱。熱則肝氣逆。故善嘔。水瘕痺者。亦食飲之所積也。本經曰。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榮氣不行。乃發為癰。大主肝氣盛。盛則鬱怒而不得疏達。故為內癰。嘔衄。肝氣逆於上也。陰縮。肝氣逆於下也。肝脈抵少腹。上注肺。咳引小腹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