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兩岸驚濤中的毛澤東與蔣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守石牌,擊潰日軍。胡璉從此名聲大震。這兩年,胡璉以善於與共軍周旋而頗有名氣。另一件事是1948年年 底,十二兵團為救在徐州戰場被圍的杜聿明部隊,而被解放軍誘 入口袋,包圍於安徽蒙城的雙堆集。已因父親病故請假在外的胡 璉,奉蔣介石之命,乘坐小飛機降落回到陣中,與黃維一同指揮 作戰。在解放軍的進逼下,黃維和胡璉只好率部突圍,兩人都身 帶大量安眠藥,準備突圍不成時自殺。胡璉在突圍時,背部已多 處中彈。他被接應的騎兵救出重圍,住進上海虹口天主堂醫院治 療,從其背部取出32粒彈片。白崇禧對其素來極為賞識。他聽 說胡璉住院,特別從華中剿總駐地武漢給胡寫了封親筆信。信中 稱白將向中樞建議,任命胡為兵團司令官〖當時胡為兵團副司令 官〉,駐紮於湖北境內。胡因一貫追隨蔣介石,看了白的親筆信; 對人表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黃埔子弟,豈能朝秦暮 楚!”胡乃將白的來信,投到火爐裡去,未加理會。蔣介石獲知, 益發欣賞胡璉。所以9月底,解放軍葉飛兵團進逼廈門時,蔣介 石於10月上旬讓胡璉的十二兵團從汕頭派十八軍的兩個團乘船 馳援金廈。湯恩伯曾借一個團到廈門城街道閱兵遊行,以示軍 威。10月14日廣州失守後,蔣介石收縮防線,下令整個十二兵 團歸東南長官指揮,並即船運舟山。
就在十二兵團的船隊在海里向北行駛途中,10月17日傳來 廈門失守的訊息。蔣介石感到廈門已失,金門危在旦夕。18日, 胡璉在海上給他來電,請示廈門失守後是不是讓十二兵團撤回臺 灣?蔣介石拍了兩個電報:一個電令胡璉從海上趕來臺北,讓他 去主持金門防衛,以十二兵團司令官名義兼任福建省主席,取代 湯恩伯;另一個電報是命由汕頭乘船去舟山的第十九軍,改航金門接防。
蔣介石的這個佈置正好造成了解放軍攻擊部隊的重大失誤。
10月24日這天,廈門剛剛解放了一個星期。廈門城裡正在 歡天喜地地慶祝新生。解放軍第十兵團指揮部也由同安縣城遷到廈門來了,打掃乾淨的庭院,門口掛上了軍管會的牌子。新生的 城市百廢待興,葉飛他們的確也忙得不可開交,外加勝利的喜 悅,更加堅信解放軍“無堅不摧”。
當第二十八軍打來電報,請求當晚要向金門發起攻擊時,時 間便顯得十分緊迫。葉飛隨便扒了幾口飯,便坐回指揮室。他和 兵團作戰處長、情報處長,以及有關人員一道商量,如何回電。
葉飛很清楚,胡璉兵團已乘船撤出潮汕,但去向不明。他詢 問參謀人員:“胡璉兵團是否已到達金門?”
參謀人員回答:“據我們掌握的情報,胡璉兵團還在海上徘 徊,尚未到達金門。”
正說著,機要人員送來一份情報,是解放軍截獲的胡璉向蔣 介石請求撤回臺灣的電報。葉飛一看日期,知道這是昨天的。而 蔣介石嚴令胡璉照命令執行的電報,卻沒有被截到。葉飛分析: 胡璉兵團的行動有兩種可能,一是增援金門,一是撤回臺灣。可 能是蔣介石命令胡璉增援金門,而胡璉不願意,所以打電報給蔣 介石要求撤回臺灣,因而在海上徘徊。葉飛就想趁胡璉未到金門 之時,發起登陸,攻取金門。這是最好的戰機,也是最後的戰 機;如再延誤,金門情況可能發生變化。經再三考慮,葉飛批准 了二十八軍開始攻擊金門的戰鬥。
然而這時金門島上國民黨軍的守備情況已經有了很大變化; 蔣介石已連續指令往金門島增兵。
對此變化,解放軍第十兵團事先已有所瞭解。10月13日, 第二十八軍攻佔金門北面的大、小噔島時,就抓獲了國民黨第十 八軍主力第十一師的俘虜,其中包括第三十一團團長。經審問, 知道胡璉兵團第十八軍的兩個師已經抵達金門。這一重要情報本 該引起高度重視,可是部分領導主觀認為國民黨守軍已成甕中之 鱉,或將作鳥獸散,對守島敵軍的重大變化未予重視,甚至懷疑 俘虜的供詞不可靠。
第二十八軍負責指揮作戰的肖鋒副軍長聽到俘虜供詞後,對 原作戰意圖有了新的考慮,其他一些領導也提出疑問。問題反映 到華東野戰軍主管作戰的粟裕副司令員那裡,粟裕立即感到金門 作戰不可輕敵大意,曾特別指示:一、以原敵二十五軍一〇八師 1。2萬人計算,只要增敵一個團也不打;二、沒有一次載運六 個團的船隻不打;三、要求蘇北或山東沿海挑選6000名久經考 驗的船工,船工不到不打。粟裕的這三個“不打”,說明他對攻 打金門取慎重態度,可惜他的這一重要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