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透過細節看清朝(精編),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嚴厲查禁鴉片!而他所採用的辦法,就是令湖廣總督林則徐來京覲見,然後令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嚴查鴉片。
林則徐禁菸(2)
也就是說,道光皇帝並沒有採納黃爵滋的建議,仍然用的是嚴查鴉片進口、銷售的老辦法,只不過由於上述兩件事讓他感到事態嚴重,所以特意派了個得力大臣為欽差,專門查辦,而不僅僅是命令廣東地方官員查辦。林則徐不會知道,這一次奉旨禁菸,會使他在歷史上獲得一個遠遠超出普通忠臣循吏的地位,事隔多年之後,會有無數人稱頌他,指責他,思考他,研究他。曾經有一部電影叫做《虎門銷煙》,講的就是這段歷史的故事。電影中的林則徐一臉正氣,憂國憂民,是個大大的民族英雄。只是由於賣國賊的卑鄙無恥,賣國求榮,才使得他壯志未酬,大清朝也因此喪權辱國。影片十分感人,有助於激勵人們的愛國情感,但是為了取得這種宣傳效果,影片做了很多藝術加工,難免歪曲歷史。筆者到過廣東虎門,去過鴉片戰爭紀念館。紀念館裡的主題思想與電影出入不大,想來目的也是為了取得宣傳效果而已。林則徐也只是當時大清朝諸多封疆大吏中的一個,應道光帝之命對黃爵滋的奏摺提出意見的督撫當中,也有他一個。他的態度是贊同吸食鴉片者殺頭,但認為嚴禁鴉片還是要從查禁海口抓起。他也沒有提到英國人會作何反應的問題。具體觀點雖有不同,但實質上林則徐與其他的朝廷大員們並無二致,仍然是僅僅從天朝的角度出發看待鴉片問題。後來林則徐的確是被道光帝查辦,未能將他的使命完成到底。但是如果道光帝讓他把此事負責到底,難道他真的有能力將鴉片和英國人拒於國門之外,從而避免喪權辱國的後果嗎?換了大清朝的任何一個官員,誰能有這樣的能力呢?所以說鴉片戰爭真正的失敗原因在於中國當時的落後…經濟、軍事、政治等社會各個方面的全面落後,而不是所謂的奸臣誤國。實際上在鴉片戰爭中,大清朝沒有賣國賊,琦善、伊里布等人也不是賣國賊,這一點後面還要講到,此處暫且不表。
單從封建社會對官員評價標準來看的話,林則徐應該算是一個好官。他處事細緻紮實,為官清廉,很得道光帝的器重。所以道光帝派他去廣東查禁鴉片,其實很有道理,若是派其他官員去,很可能成為走過場,使得禁菸行動再次流產。林則徐也沒辜負道光帝的信任,到任之後,雷厲風行,立即開始了禁菸活動。林的禁菸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到任後的主要活動,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針對中國人,查禁菸館、截獲煙土、銷燬煙具、懲治菸民等等。實際上這方面的工作都是老套路了,林的工作重點並不在此,所以這些主要還是交給廣東的地方官…兩廣總督鄧廷楨和廣東巡撫怡良負責。林本人的主要工作是另一方面,即針對向中國傾銷鴉片的英國商人的工作。正是在對外方面取得的成績,使得他的禁菸獲得了成功。林到任之後,先是對“行商”下手。行商是具有對外貿易壟斷權的中國商人,他們對來華貿易的外國商人負有法律上的擔保之責。
自1816年起,行商們對每一艘英國商船都做了絕對沒有鴉片的擔保,這當然都是胡說八道。林對他們下了嚴令,要求他們交出鴉片,並保證以後再也不走私鴉片,另外透過行商還向在粵的各國商人傳達了清政府查禁鴉片的決心,希望各國商人不要以身試法。然而外國商人們見慣了大清官場的腐敗,以為這又是一場例行的、光打雷不下雨的恫嚇,目的不過是為了索取更多的賄賂,所以他們並沒有遵令,一箱鴉片也沒交。於是林則徐痛下殺手,1839年3月下旬,他先是將幾名為首的行商斬首,然後將外國商人們所居住的商館區封鎖,將其中的300多名外國商人關了禁閉。結果過了幾天,英國人表示屈服,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督義律以英國政府的名義勸告英國商人,將鴉片統統交給自己,由自己交給林則徐。此次上繳的鴉片多達二萬餘箱,佔1838年到1839年間運往中國的鴉片總數的六成左右!林則徐見英國人屈服,就解除了對商館區的封鎖,然後於1839年6月3日奉道光帝命令於虎門銷燬了這批鴉片。至此,林則徐的禁菸任務勝利完成。
林則徐禁菸(3)
》 ?
九票之差和兩個錯誤(1)
歷史的細節總是讓人扼腕:如果英國議會里多五個人投票反對戰爭,鴉片戰爭就不會爆發了。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
因為從林則徐的錯誤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鴉片戰爭無論何時爆發,大清朝總還是要輸的,晚打其實不如早打。早打早清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