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透過細節看清朝(精編),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向其提出支援皇帝,推翻慈禧太后的要求。結果袁世凱當面慷慨陳詞,稱願為皇上效死力,但是送走譚嗣同之後卻沒有真正打算幫助皇帝,而是採取了觀望態度,直到最後政變發生。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瀛臺;然後釋出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戊戌政變”成功。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等“戊戌六君子”。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將譚嗣同等六人殺害;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外,全部都被廢止。從6月11日至9月21日,進行了103天的變法維新,至此宣告失敗。戊戌六君子當中,譚嗣同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人稱“千百年來中國第一真男人”。1896年,譚嗣同在上海在一個洋人那裡看到了一張清晰顯示著自己手骨形狀的X光照片和一個會算數的大木頭箱子…機械計算機的時候,他的頭腦裡就深深地種下了一個念頭:中國必須改變。

這個念頭是如此堅定,讓他不惜為實現這個念頭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從那以後,譚嗣同努力學習接觸西方近代知識,在中國開辦報紙,成為了一個堅定的維新派知識分子。戊戌變法期間,正是他勇挑重擔,上門去找袁世凱商談政變一事,結果袁世凱有負重託,使得變法失敗。譚嗣同本來有機會逃走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躲進日本使館,他本來也可以去的。

可是他表示,各國變法莫不自流血開始,中國之所以變法不成,是因為還沒有人為之付出生命,而他自己,願意承擔這樣的歷史責任。此後他的表現也一直符合自己的表態,被捕之後,他一直保持從容,在獄中還時時作詩,留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絕筆,一直到被砍頭的前一刻,還高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真是視死如歸。可是誰又能理解譚嗣同心中那深深的絕望?

魯迅先生說,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夢醒了無路可以走。若譚嗣同能聽到這句話,必定深有感觸。譚嗣同把變法維新當成自己一輩子的事業,最後不惜為之拋頭顱灑熱血,但是最終卻發現自己的敵人是如此強大,變法維新,無異於手拿一根長矛向大海宣戰。他主動赴死,固然表現出一種壯烈,但同時未嘗不表現出一種悲哀。砍頭前的遺言,他說自己“有心無力”。

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哀。

他們都在怎麼想(1)

整個變法和政變的過程中有幾個關鍵人物,他們的心理及行為最終決定了事件的走向和結局,在此我們應該對這些人的心理和行為進行分析,從中發現種種蛛絲馬跡,才能更好地總結歷史經驗教訓。

戊戌變法中最關鍵的人物是慈禧太后。之所以說她是最關鍵的人物,原因在於她掌控了整個變法和政變的過程。她就像是如來佛祖,伸出一隻手就是五指山,誰也別想翻出去。慈禧太后的最大性格特點就是權力慾極重。電影《火燒圓明園》裡劉曉慶扮演年輕時候的葉赫那拉氏,選中秀女後,被太監帶進宮,一路上偷偷四處張望,看著金碧輝煌的宮殿,心裡暗想:龍!還是龍!到處都是龍!真討厭!我要做一隻鳳,飛得比所有的龍都高的鳳!這當然是電影的杜撰,但是的確很好地反映出了慈禧對於政治權力的野心和貪慾。

後來慈禧真的得到了機會,辛酉政變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慈安太后沒有政治才能,在國家大事上拿不了主意,慈禧趁機大權獨攬,終於成了當時大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另一特點就是富有政治鬥爭的智慧和經驗。她開始垂簾聽政的時候只有二十多歲,當時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能夠控制那麼多的王公大臣,讓他們都俯首帖耳死心塌地,除了她本身地位的尊崇之外,不能不說她具有超乎常人的政治天賦。

另外她能統治中國長達四十多年,屬下臣子…張之洞、李鴻章等…都對她忠心耿耿,而其競爭對手,如恭親王奕忻,也都沒能鬥過她,這些也都是其超強政治智慧和經驗的最好證明。慈禧太后另一個特點就是心胸狹窄,自私小氣,報復心強,偏私護短,一旦發怒就失去理智,不講道理。這是典型的女人心態。這種心態就導致慈禧太后不允許任何人染指她的權力,對於她來說,別的都可以不計較,一旦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受到威脅,她將不顧一切地進行反擊和報復。慈禧太后最後一個特點就是對於近代世界的變化一無所知。

在這一點上,也符合一箇中國傳統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