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梢栽倩騁傻牧恕R燉嗄苡剎煌���嗤���嗄苡上嗤���煌��丶�輝謨謔攣銼舊恚��謨諶說淖饔謾�
【原文】
8·7凡含血氣者,教之所以異化也。三苗之民(1),或賢或不肖,堯舜齊之(2),恩教加也(3)。楚越之人,處莊、嶽之間(4),經歷歲月,變為舒緩,風俗移也。故曰:齊舒緩,秦慢易(5),楚促急,燕戇投(6)。以莊、嶽言之,四國之民,更相出入,久居單處(7),性必變易。夫性惡者,心比木石,木石猶為人用,況非木石!在君子之跡,庶幾可見。
【註釋】
(1)三苗:亦稱有苗、苗民,傳說是古代南方的一個部族。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其地在江,淮,荊州(今河南省南部至湖南省洞庭湖、江西省鄱陽湖一帶)。傳說舜時被遷到三危(今甘肅敦煌一帶)。
(2)齊之:使他們變得整齊。這裡指使不賢變賢。
(3)以上事參見《韓詩外傳》卷三。
(4)莊、嶽:齊國國都臨淄城裡的兩條街。
(5)慢易:對人輕視侮辱。
(6)戇(g4ng槓):愚而剛直。投:借為“豉”(ch)觸)。《廣雅·釋詁二》:“豉,勇也。”戇投:憨而勇猛。
(7)單:疑“群”形近而誤。
【譯文】
凡是有血氣的人,教育他們是為了能使其發生變化。三苗的百姓,有的賢良有的不賢良,堯舜使他們都變得賢良,是施恩加以教化的結果。楚國、越國的百姓,處於莊、嶽之間,經過較長時間,性情變得和緩,風俗也有所改變。原來說:齊人性情和緩,秦人性情傲慢,楚人性情急燥,燕人性情憨直。從楚國和越國百姓處於莊、嶽之間而改變了性情來看,齊、秦、楚、燕四國百姓,相互之間往來,長時間地大家居住相處,性情必然會改變。性惡的人,說他們心像木石一樣,木石尚且能被人利用,何況他們並不是木石呢!可見,問題在於君子的教化,這大體可以清楚了。
【原文】
8·8有痴狂之疾(1),歌啼於路,不曉東西,不睹燥溼,不覺疾病,不知飢飽,性已毀傷,不可如何,前無所觀(2),卻無所畏也。是故王法不廢學校之官(3),不除獄理之吏(4),欲令凡眾見禮義之教(5)。學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後,使丹朱之志亦將可勉(6)。何以驗之?三軍之士(7),非能制也,勇將率勉,視死如歸。且闔廬嘗試其士於五湖之側(8),皆加刃於肩,血流至地(9)。句踐亦試其士於寢宮之庭(10),赴火死者不可勝數(11)。夫刃,火非人性之所貪也,二主激率,念不顧生(12)。是故軍之法輕刺血(13),孟賁勇也,聞軍令懼。是故叔孫通制定禮儀(14),拔劍爭功之臣,奉禮拜伏,初驕倨而後遜順,教威德(15),變易性也。不患性惡,患其不服聖教,自遇而以生禍也(16)。
【註釋】
(1)痴狂:瘋癲。
(2)觀(qu4n勸):通“勸”,勸勉,鼓勵。
(3)學校:漢時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
(4)獄理之吏:管理牢獄的官吏。這裡指司法的官吏。
(5)見:知曉。
(6)志:德性。
(7)三軍:先秦時各國多設中、上、下(如晉國),或中、左、右(如楚國)三軍。這裡泛指軍隊。
(8)闔廬(h6l*合驢)(?~公元前496年):一作闔閭。名光,春秋末年吳國君主。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試:試驗。這裡是訓練的意思。五湖:太湖的別名。
(9)以上事參見《呂氏春秋·上德》。
(10)句(g#u勾)踐(?~公元前465年):春秋末越國君主。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
(11)赴火死者不可勝數:據《韓非子·內儲說上》記載,越王勾踐準備滅吳,對士嶽進行嚴格訓練,在臺上點起火,獎賞衝過火的人。於是當進軍鼓一響,士兵就奮不顧身地向火衝去。
(12)念:頃刻。
(13)根據文意,疑“血”後奪“重決脰”三字,否則像孟賁這樣的勇士聞軍令是不會害怕的。脰(d^u豆):脖子。
(14)叔孫通:姓叔孫,名通,漢初薛縣(今山東滕縣東南)人,曾為秦博士。秦末,先為項羽部屬,後歸劉邦,任博士,稱稷嗣君。漢初根據奏法替漢高祖劉邦制定朝儀,整頓朝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