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時,太史公所及見也。少君有教道、祠灶、卻老之方(1),又名齊桓公所鑄鼎,知九十老人王父所遊射之驗,然尚無得道之實,而徒性壽遲死之人也。況朔無少君之方術效驗,世人何見謂之得道?案武帝之時,道人文成、五利之輩,(2),入海求仙人,索不死之藥,有道術之驗(3),故為上所信。朔無入海之使,無奇怪之效也。如使有奇,不過少君之類及文成、五利之輩耳,況謂之有道(4)?此或時偶復若少君矣,自匿所生之處,當時在朝之人不知其故,朔盛稱其年長,人見其面狀少,性又恬淡,不好仕宦,善達占卜、射覆(5),為怪奇之戲,世人則謂之得道之人矣。
【註釋】
(1)教:《史記·封禪書》作“谷”,可從。穀道:即辟穀之道。前文有“李少君以祠灶、辟穀、卻老方見上”,可證。
(2)文成:齊人少翁,以神鬼方見上,被授予文成將軍。五利:膠東宮人欒大,被授予五利將軍。
(3)以上事參見《史記·封禪書》。
(4)況:通“貺”,稱許。
(5)射覆:古代一種近似占卜的遊戲。在翻蓋的器皿裡面,放上東西,叫人來猜測,稱為射覆。
【譯文】
東方朔和李少君同在漢武帝時候,太史公能夠見到他們。李少君有不吃五穀、祀祭灶神、返老還童的方術,又能說出齊桓公十五年鑄造銅鼎的事,還有他知道九十歲老人祖父打獵地方的證明,然而都還沒有得道的事實,卻僅只是個長壽晚死的人。何況東方朔沒有李少君的方術效驗,世人根據什麼說他得道了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