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衰耗,乃造《養性書》十六篇,裁節嗜慾,頤神自守。《後漢書·王充傳》。按:臧琳《經義雜記》四曰:《後漢書·王充傳》:“充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造《養性書》十六篇,載節嗜慾,頤神自守。”案充所著《論衡》八十五篇,今本無缺,而《養性書》失傳,隋、唐志亦無著錄。《論衡》末有《自紀》雲:“章和二年,罷州家居,年漸七十,作《養性》之書十六篇。養氣自守,適食則酒,閉明塞聰,愛精自保,適輔服藥引導(以上疑用十六篇之目),庶冀性命可延,期須不老。既晚無還,垂書示後。惟人性命,長短有期,人亦蟲物,生死一時。年曆但記,孰使留之?猶入黃泉,消為土灰。上自黃、唐,下臻泰、漢而來,折衷以聖道,析理於通材,如衡之平,如鑑之開,幼老生死古今,罔不詳該。命以不延,吁嘆悲哉!”讀此,可想見其書之彷彿。

年漸七十,乃作《養生》之書,凡十六篇。《會稽典錄》。

昔王充著述,制《養氣》之篇,驗已而作,豈虛語哉?《文心雕龍·養氣篇》。年七十餘,乃作《養性》一十六篇。韓愈《後漢三賢傳》。

按:《會稽典錄》作“養生”,“性”、“生”字通。《文心雕龍·養氣篇》作“養氣”,蓋《養氣篇》為《養性書》之目。“年漸七十”與“七十餘”義異,韓氏失之。王充年在順耳,道窮望絕,懼聲名之偕滅,故《自紀》終篇。《抱朴子自序》。按:六十耳順,雲“六十”者,舉成數也。仲任六十二罷州家居,年漸七十,作《養性書》,而《養性書》目,已見《自紀篇》,則其《自紀篇》非六十歲時作也。

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充六十五歲。

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充六十六歲。

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充六十七歲。

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充六十八歲。

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年),充六十九歲。

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充七十歲。

永元中,病卒於家。《後漢書·王充傳》。

按:永元共十六年,其雲“永元中”,故志於此。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推定仲任為八十歲。梁廷燦《歷代名人生卒表》因之,並未考也。

又按:清唐煦春《上虞縣誌》二十五下:“漢郡功曹王充墓,在縣西南十四都烏石山(據《萬曆志》),嘉慶十二年,邑人林鑑修治(據《嘉慶志》),咸豐五年,林鼎臣、謝簡廷重修立石。”

(錄自黃暉《論衡校釋》)

三、《論衡》版本卷帙著錄《論衡》一書,在王充死後五六十年就逐漸流傳開來。北宋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進士楊昌文把當時的通行本與史館藏本對照合校,併為之作序刊刻。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會稽太守洪适(kuò闊)又重刊楊刻本。目前儲存下來的宋本只有殘卷或經過後來修補的印本。

現藏於日本宮內廳書陵部圖書寮的宋版《論衡》殘卷(卷一至卷二十五),是宋代的刷印本。

抗日戰爭前,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的宋版《論衡》殘卷一冊,(卷十四至卷十七),是元代用牘背紙印的宋刻本,今下落不明。

現藏於北京圖書館的宋本《論衡》,由於元、明兩朝多次補修,版框高低不一,字型和版口的格式各異。其中一小部分每半頁十行,每行二十至二十一字,版心頂端載本頁字數,下端有刻工姓名,與日本宮內廳所藏的宋版《論衡》殘卷相同。一部分是元代補刻的,絕大部分是明代補刻的。明刻部分版心上端分別有“弘治十七年補”、“正德十六年補刊”、“嘉靖元年補刊”、“嘉靖元年重刻”等字樣。明代三次補刻,都沒有序跋,只有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刊本在首卷目錄後有黑色圖記兩行:“正德辛巳四月吉旦南京國子監補刊完”。

現藏於北京圖書館的《新刊王充論衡》十五卷本,每半頁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是翻刻南宋乾道三年的刻本。書中目錄後重抄宋本序跋,仍稱三十卷。首卷標題下,有浙江海寧蔣氏衍芬堂藏書印章,是明初坊間刻本,過去被稱為“元小字本”。

明代以後的刊本很多,流傳較廣的是嘉靖十四年(乙未,公元1535年)

吳郡蘇獻可刊刻的“通津草堂本”,版心有“通津草堂”四字,末卷後有“周慈寫陸奎刻”六字,卷一《累害篇》中“垤成丘山,汙為江河”以下缺一頁四百字。萬曆年間程榮刊刻的《漢魏叢書》本、何允中刊刻的《廣漢魏叢書》本,還有後來的黃嘉惠校刻本、錢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第一王座

津夏

流放後,靠拯救反派系統發家致富

長夜明

鬼影情人

理性的思索

萬能修理鋪

飛向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