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

魑(chī吃):山林中的精怪。《左傳·文公十八年》賈、服注:“螭,山神,獸形。或曰如虎而噉虎。”

人:當為“入”字之誤。

不:據文意,當為“形”字。

便利:《漢書·韋賢傳》師古注:“便利,大小便也。”

【譯文】

有一種說法:鬼是物,和人沒有什麼不同。天地之間,有鬼這種東西,常在邊遠地區,有時往來於中原地區,與人混雜在一起,是一種兇惡的東西,所以人生病臨死時才看見它。天地生育萬物,有人以及鳥獸,至於天地生出兇惡之物,也有既像人又像鳥獸的。所以兇禍之家,有時看見能飛行的屍體,有時看見會奔跑的兇物,有時看見像人形的東西,這三種都是鬼。有人稱它是兇物,有人稱它是物精,有人稱它是山怪,它們都是活著的實際存在的東西,而不是虛無的類似怪物的虛像。用什麼來證明這一點呢?以往的事例:民間百姓將要發生不吉利的事,就會看見一種流動的光聚集在他的屋子裡,或者是看見它的形體像鳥的形狀,不時流進堂室,觀察它的形狀認為像鳥獸一樣。物有形體就能吃東西,能吃東西就要大小便。大小便可以驗證,那麼形體就是實際存在的了。

【原文】

65·9《左氏春秋》曰:“投之四裔,以御魑魅。”《山海經》曰:“北方有鬼國。”說螭者謂之龍物也,而魅與龍相連,魅則龍之類矣。又言“國”,人物之黨也。《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11)。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12),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13)。”兇魅有形,故執以食虎。案可食之物,無空虛者。其物也,性與人殊,時見時匿,與龍不常見,無以異也。

【註釋】

之:指傳說中的渾敦、窮奇、檮杌(táowù逃誤)、饕餮(tāotiè濤帖)四個兇惡的人,舜時被放逐。四裔(yì義):四方邊遠的地區。

引文參見《左傳·文公十八年》。

《山海經》:參見22·6注。

北方有鬼國:《山海經·海內北經》:“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一目。”螭:傳說中的一種類似龍的動物。《後漢書·張衡傳》注:“無角曰螭龍。”《楚辭·遠遊》王注:“螭,龍類也,水中神物。”

又:當作“夫”。國:指《山海經》中講的鬼國。

度朔:傳說中的山名。

屈蟠(pán盤):盤繞。

神荼:參見47·3注。

鬱壘:參見47·3注。

(11)食:通“飼”。喂。

(12)作禮:指規定一些禮節儀式,其中包括驅鬼的辦法。

(13)引文參見《後漢書·禮儀志》注引《山海經》。

【譯文】

《左氏春秋》上說:“流放他們到四方邊遠地區,以承受魑魅的災害。”《山海經》上說:“北方有個鬼國。”談論螭的人稱它為龍一類的動物,而魅與龍經常連用,魅就是龍一類的動物。既然說“鬼國”,裡邊的鬼就該和通常的人和物是一類的東西。《山海經》上又說:“滄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棵大桃樹,它的枝幹盤繞達三千里,它的樹枝間的東北方叫鬼門,是所有的鬼出入的地方。山上有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負責檢查和統領所有鬼怪。有作惡禍害的鬼,他們就用葦索捆起來,把它喂老虎。於是黃帝就制訂禮儀按一定的時間驅鬼,立一個大桃木人,門戶上畫神荼、鬱壘與虎的形象,懸掛葦索以防禦鬼怪。”兇惡的魅有形體,所以捆它去喂老虎。考察可以食用的東西,沒有一樣是虛而不實的。魑魅這一類東西,本性與人不同,有時出現有時隱藏,和龍的不經常出現,沒有什麼不同。

【原文】

65·10一曰:人且吉凶,妖祥先見。人之且死見百怪,鬼在百怪之中。

故妖怪之動,象人之形或象人之聲為應,故其妖動不離人形。天地之間,妖怪非一,言有妖,聲有妖,文有妖。或妖氣象人之形,或人含氣為妖。象人之形,諸所見鬼是也;人含氣為妖,巫之類是也。是以實巫之辭,無所因據,其吉凶自從口出,若童之謠矣。童謠口自言,巫辭意自出。口自言,意自出,則其為人,與聲氣自立,音聲自發,同一實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甜妻:厲先生的私寵

秋二月

罌粟妖妃

笑傲網路

炮灰npc成了全員白月光

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