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聖臣就該出現。這樣,說“五百年”就行了,為什麼要說“在這期間”呢?如果不是說五百年時間,是說五百年的中間嗎?這是說二三百年時間,那麼聖臣就不會跟每五百年時間出現的聖王相遇了。象這樣,孟子說“這期間一定有著名於世的人物”,究竟指的是誰呢?
【原文】
30·17“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治天下,舍予而誰也?”言若此者,不自謂當為王者,有王者,若為王臣矣(1)。為王者、臣,皆天也。己命不當平治天下,不“浩然”安之於齊(2),懷恨有不豫之色,失之矣!
【註釋】
(1)若:則。
(2)浩然:水勢浩大,不可阻擋。比喻心胸寬闊、毫無牽掛。這是針對孟子“浩然有歸志”的話說的。
【譯文】
“天不想使天下治理好。要是想治好天下,除了我還有誰呢?”孟子說這樣的話,不是自認為應該做聖王,而是認為有聖王出現,則該做聖王的臣子。孟子認為做聖王、做王臣,都是天命決定。既然自己命定不該把天下治理好,又不肯心地坦然地住在齊國,卻懷恨在心,臉上露出不高興的樣子,這就不符合天命了。
【原文】
30·18彭更問曰:“士無事而食,可乎?”孟子曰:“不通功易事(1),以羨補不足,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於子(2)。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3),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世之學者(4),而不得食於子。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為仁義者哉?”曰:“梓匠、輪輿,其志將以求食也(5)。君子之為道也,其志亦將以求食與?”孟子曰(6):“子何以其志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