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名虎,字貨。春秋時魯國季孫氏家臣,掌握著季孫氏的家政。後來與公山弗擾共謀殺害季桓子,失敗後逃往齊國。據《論語·陽貨》記載: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肯去,就送給他一頭小豬,迫使孔子回拜他。孔子故意選擇陽貨不在家時去回拜,在路上碰見了陽貨。陽貨招呼他,勸他出來做官,孔子當時表示願意(但後來沒有去)。
(2)公山不擾:即公山弗擾。執:捉拿,逮捕。這裡是拘禁,扣押的意思。季桓子:季孫斯,春秋時魯國大夫,掌握著魯國大權。以上兩事分別參見《左傳·定公五年》、《左傳·定公八年》。
(3)同惡:疑“惡同”之誤倒。下文“禮等”與之對文,可證。
(4)名:章錄楊校宋本作“召”,可從。
【譯文】
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見;想喊孔子做官,孔子不做,何等清高啊!公山、佛肸招聘孔子,孔子卻想去,又何等汙濁啊!公山弗擾和陽虎一起背叛季孫氏,囚禁了季桓子,兩人罪惡一樣,召請孔子的禮節相同,孔子只見公山,不見陽虎,難道公山還能合作,陽虎不能嗎?那麼子路反對公山的招聘,孔子就應該用公山比佛肸強,不太壞,來作辯解。
非韓篇第二九
【題解】
本篇王充指責了韓非“明法尚功”的思想,所以把篇名稱作“非韓”。
韓非主張“明法尚功”,強調“耕戰”,於是非儒,把儒生比成蛀蟲。
王充認為,法度固然重要,禮義更為重要,儒生是維護禮義的堤防,而禮義是治國的綱紀,“國之所以存者,禮義也。民無禮義,傾國危主”。因此他認為韓非的這一政治主張不足以“養德”。在此基礎上,他提出“治國之道,所養有二:一曰養德,二曰養力”,而以“順民之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