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向之,奈何也?
【註釋】
(1)鄭:參見29·14注(1)。子皮:姓罕,名虎,字子皮。春秋時鄭國上卿。尹何:鄭國的一個年輕人。鄭子皮使尹何為政:《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子皮想讓尹何治理封邑,鄭大夫子產說他年輕了,不行。這好像一個人不會拿刀而讓他去割東西,多數情況下是要損傷自己的。(2)引文參見《論語·先進》。
(3)見:見識。這裡是懂得的意思。大道:這裡指先王之道。
(4)向:嚮往。信向:這裡是信賴的意思。
(5)用:“任使”連用,與“信向”相對為文,故疑“用”是衍文。下文“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向之”,可證。
(6)不:根據文意,疑是“無”之誤。《太平御覽》卷六○七、卷八三六引《論衡》文作“無”,可證。
【譯文】
鄭國子皮讓尹何治理政治,子產以一個人不會拿刀而讓他去割東西常常會割傷自己作比喻。子路讓子羔做費邑的地方長官,孔子說:“害了別人的子弟。”這都是因為他們年輕沒有學習,不懂得先王之道。就像醫師沒有醫術,說:“我能治病。”別人問他:“用什麼來治病呢?”回答:“用心意。”病人一定不會相信他。官吏不懂經學,說:“我能治理老百姓。”別人問他:“拿什麼來治理老百姓呢?”回答:“用才能。”這跟醫師沒有醫術,用心意來治病一樣,老百姓怎麼肯信賴,君主怎麼能信任和使用他呢?手裡沒有錢,到市場上去,假使老闆問:“錢在哪裡呢?”回答說:“沒有錢。”老闆一定不肯給東西。看來,心中沒學問,就像手裡沒有錢,想要君主信任、使用,老百姓信賴,怎麼行呢?
謝短篇第三六
【題解】
本篇篇名叫“謝短”,就是把“文吏”與“儒生”的短處告訴人們。
在當時,儒生“自謂通大道(先王之道)”,“能說一經”,看不起文吏;而文吏“自謂知官事,曉薄書”,也瞧不起儒生。王充則認為,他們是在不同職業之間,用自己的長處來比別人的短處,若在各自的職業範圍內,其短處也是明顯的。他便向儒生提出了許多一般儒生無法解答的五經中的問題,向文吏提出了許多有關公務中文吏無法解答的問題,並指出這是由於他們“閉暗不覽古今”的結果。最後王充總結說,儒生與文吏“無一閱備(完備),皆淺略不及,偏駁不純,俱有闕遺”,沒有一個十全十美,學問都片面、雜亂、不完善,都有缺點和不足,沒有什麼理由值得互相指責。
【原文】
36·1《程材》、《量知》,言儒生、文吏之材不能相過,以儒生修大道,以文吏曉簿書,道勝於事,故謂儒生頗愈文吏也。此職業外相程相量也,其內各有所以為短,未實謝也。夫儒生能說一經,自謂通大道以驕文吏;文吏曉簿書,自謂文無害以戲儒生。各持滿而自藏(1),非彼而是我,不知所為短,不悟於己未足。《論衡》詶之(2),將使■然各知所之(3)。
【註釋】
(1)藏:古無“藏”字,疑“臧”字形近而誤。臧:善。這裡作高明講。
(2)詶:章錄楊校宋本作“訓”,可從。下同。
(3)■(shì士):即“姡А保�ā擺V(xì細)”,紅色。|然:形容臉紅的樣子。之:根據文意,疑是“乏”字形近而誤。後文“二家各短,不能自知。”義與此同,可證。
【譯文】
《程材》、《量知》,講到儒生和文吏的才能不相上下,因為儒生掌握了先王之道,文吏通曉公文,由於先王之道勝過具體事務,所以認為儒生稍稍勝過文吏。這是在不同職業之間來相互比較衡量,對他們職業範圍內各自所具有的短處,沒有如實論述。儒生能解說一種經書,就自認為弄通先王之道來傲視文吏;文吏通曉公文,就自認為會處理公文不出差錯來嘲弄儒生。他們各懷自滿,自以為高明,別人不對而自己對,不知道什麼是短處,不明白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論衡》解答這個問題,將使他們臉紅各自知道自己的短處。
【原文】
36·2夫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曉簿書,文吏所劣,不徒以不通大道也,反以閉暗不覽古今,不能各自知其所業之事未具足也。二家各短,不能自知也,世之論者,而亦不能詶之,如何?
【譯文】
儒生的短處,不僅僅因為不通曉公文,文吏的不足,不僅僅因為沒有弄通先王之道,反而是因為閉塞不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