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部分,靜州往事,貓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不算特別棘手,至少養殖戶沒有提出賠死羊。還在可控制範圍內。他略加思考,又對江老坎和駐村幹部王健道:“以前養殖戶有多少隻羊,有底數沒有?”
王健道:“買羊子的時候,農辦和村裡都派人參加。直接到靜州養殖場進的貨,有購買表格。”
王橋又問道:“補助款發沒有?”
王健道:“正在發放的時候,姚鎮長調走了,就沒有簽字。然後就過春節,一直沒有發放?”
問清楚情況。王橋就當場表態道:“按照你們進貨時的登記表,我們該補助就補助,不能說全部挽回損失,至少讓大家少損失一些。下個星期一開班子會,我講一講這事,王健主動點,約農辦把事情辦了。”
前任鎮長姚向輝很少到村裡來,來到村裡也就是在辦公室坐一坐,根本不與村民直接見面。而且,姚向輝向來不表態。什麼事情都說要回去研究,這一點最令村幹部們不滿。今天新鎮長王橋下村,不僅敢於和村民面對面談話,還能當場表態,這就出於江老坎的預料。
王橋又道:“我不是養羊的專家,也沒有到現場去看過,所以不好評價。但是憑推理,應該是波多山羊的養殖技術不過關,或者說養得太密了,不透風。病菌多。我讓農辦到畜牧中心請專家來看一看,到底致死原因是什麼,找到病因就好辦了。”
大家圍坐了一個多小時,村民們雖然沒有得到死羊子的賠償。但是爭取到了另一項利益,死掉的羊子也能算補助,損失最大的一家死了四十多隻羊,就可以多得接近九千補助,也算不幸之中的萬幸。
離開了一社,江老坎笑容滿面地道:“王鎮。下一步是看花還是看草?”
王橋道:“繼續看草。”
江老坎就介紹道:“那我們到三社去,三社有個麻煩事,就是有一半的地盤不通公路,主要原因就是有一條小溪溝把三社分成兩半,一半通公路,一半不通公路。要修機耕道路就涉及到義務工和積累工使用,還有田土掉換,不通公路的強烈要求修路,通公路的沒有積極性,所以一直搞不起來。”
江老坎站在半山坡上,指著小溪溝對面,道:“不通車的那些社員要修房子,只能找人把磚、水泥挑過去,人工費用貴得不得了,所以河對岸很多人都沒有修房子,不是不願意修,是修起太不划算。”
這是一個積累多年的難題,相當不好處理。王橋初任大鎮一把手,朝氣蓬勃,信心百倍,雄心萬丈,根本不怕這些困難,道:“那我們去看一看,聽聽想法,肯定有解決辦法。”
到三社河對岸找了一個大院子坐下,不一會就聚了十幾個村民,都在反映不通公路帶來的困難。王橋這次沒有急於表態,認真聽了村民的意見,原原本本記了下來。
回到江老坎家裡時,遠遠就聞到了雞湯香味。王橋走了一下午,聞到雞湯香味就流口水,道:“老江,今天中午不喝酒,就喝雞湯,吃飯。”
江老坎嘿嘿笑道:“到了青橋村,酒不都喝兩口,顯得我們小氣了。王鎮,下回你別帶雞來了,想喝雞湯,隨時說一聲。帶雞來,就太見外了,王鎮想吃只雞,我家還負擔得起。”
幾個人圍坐在堂屋裡說話。王橋道:“今天我還是很有收穫。從理論上來說,政府的手不能伸得太長,政府管自己該管的,其他的事由村民自己管,而實際情況是如果政府不管,延襲了數十年的落後狀況始終不會改變,或者說改變得很緩慢。比如餵羊這事,幾十年都是散養,從品種、技術上都沒有任何進步,也不能帶來改變生活的財富,政府出面促一促是對的,現在的關鍵就是如何促進這事。”
說話的過程也是王橋整理思路的過程,他覺得似乎慢慢地開始觸控到基層組織建設某個方面的鑰匙了。這把鑰匙不是********,至少能解決部分問題。
江老坎抽著煙,從煙霧中看著王橋,道:“王鎮,聽說你參加工作才一年多,我覺得不象,你比姚鎮長老練多了,對農村情況也瞭解,沒有開黃腔。”
王橋沒有評價姚向輝,只談自己:“我一直生活在柳河鎮二道拐,爸爸以前是民辦教師,農村裡頭啥子事都見過。”
江老坎道:“一社羊子的事情,這樣處理就差不多了,養殖戶最多嘀咕兩句就要認。我們也不能太慣著,否則人心不足蛇吞象。我覺得最惱火的是三社修橋的事,每年人代會都要提,有的意見還很激烈,揚言不修路,以後農業稅、提留統籌都不交。”
王橋道:“我想問個真實情況,除了河兩岸不同利益以外,更關鍵的是什麼原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