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斜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二章 恍然大悟,操盤手札記,窗外斜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侯貴說:“真人面前不說假話,我就不跟你繞圈子了,你也知道,我們的資金大都壓在原料上,資金比較緊張。現在期貨銅的保證金接近百分之十八了,能不能調低一點?比如百分之七、八這樣的水平,那樣的話我們做套期保值的倉位就可以放大一些了。”
袁傑笑著解釋說:“侯廠長,這個真的沒有辦法了。原因有兩個:一是交易所那邊收的標準就比較高,我們期貨公司只是在交易所的基礎上加了兩個百分點,下調基本上沒有空間了。二是最近銅價波動較大,交易所那邊把保證金比例調得這麼高也是為客戶著想,目的是為了防範風險。你可千萬不要以為保證金比例低一點是好事,資金槓桿太高了,價格波動大的時候風險很大的。”
侯貴心裡認定了袁傑這麼說是在找藉口,於是不以為然地說:“沒有那麼嚴重,我們自己會注意持倉風險的。”
看侯貴如此固執己見,袁傑有些無奈,說:“資金槓桿太高帶來的風險可不僅僅只是在你們客戶這邊,期貨公司也會受影響的。你設想一下看看,如果不是為了防範風險,從我們期貨公司的角度出發,我當然是希望你們的持倉量越大越好,甚至希望你們每天都頻繁地操作,這樣一來,你們的交易量上去了,我期貨公司收取的手續費不是也多嗎,對不對?”
侯貴見這個問題袁傑讓步的可能性不大,就轉移了話題,說:“行吧,那就不談這個了,保證金的比例還是按你們的標準辦吧。我剛才想了一下,現在銅價漲得這麼快,我估計李欣到你這裡來,除了他個人的原因外,肯定有南方集團的因素在裡邊,他話裡話外就沒有透露出點什麼資訊來?”
袁傑見他又轉回到這個問題上,只能是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搪塞他道:“這個倒還真沒聽他說起過。”
侯貴還是不死心,說:“將來他們要是有什麼舉動,你可要給我透露一點啊。”
袁傑推脫道:“你也看見了,李欣這人嘴緊得很,你問他那麼多,他說過什麼沒有?他要是開倉買賣,哪裡會讓我知道啊。”
侯貴說:“他們公司要是下了單,你們期貨公司電腦裡應該能看到他們的持倉資料吧?到時候給我透露一點,我只要知道他們公司買賣的方向就可以了,呵呵。”
從侯貴開始打這個主意以來,袁傑就一直在躲閃、推脫,她是希望侯貴能聽出自己的弦外之音,知難而退,可她怎麼也想不到侯貴如此執著,為了打聽別人的資訊不僅自己這麼沒有底線,還要把她也捎帶進去。
話說到這種地步,她實在是抹不開了,只好直說:“侯廠長,你這就有點為難我了,這樣的資訊,不經他們公司同意,期貨公司的任何人都無權對外人透露的,不然我們就惹麻煩了。”
侯貴聽了咧開嘴,有些尷尬地笑笑,直到這時,他才死了這條心。
說來也怪,李欣從袁傑辦公室出來後,就一直想著剛才袁傑提到的那幾篇分析報告。其實類似的分析報告,證券公司幾乎每天都會發一些到李欣的郵箱裡,無外乎就是推薦股票,預測走勢之類的文章。
因為這些文章很少有預測準確的時候,所以李欣現在都很少拿它們當回事,大多草草地看一眼,然後就刪掉了。也許是他對銅價的走勢一直找不著北,看不明白,所以對袁傑提到的這幾篇文章很是期待,一回到辦公室,就開啟電腦登入郵箱,下載下來認真看了起來。
看著看著,李欣漸漸被其中的一篇文章吸引住了。
消費是影響銅價最直接的因素,從供求關係來看,供大於求則價格下跌,反之則價格上漲。銅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需求量與經濟形勢有緊密的聯絡。經濟增長時,銅的需求會增加,由此拉動其價格上漲。一般的文章都會從這個角度入手。
可這篇文章的立意很獨特,它沒有籠統地拿GDP的增長來作為價格上漲的依據,而是用詳實的資料為依據,指出在銅的消費領域裡,所佔比重最大的的行業居然是建築行業,幾乎佔了銅消費量的四成左右,而在一般人看來用銅量較大的電子產品行業,其實只是第二位,所佔比重遠不及建築行業。
另外,文中還用銅價走勢和建築行業的資料和圖形對比指出,大約九年前,發達國家的住房改善導致建築行業有過一段高速發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就曾出現過用銅量大增導致銅價快速上漲的例子。
所以文中提出了一種看法,推測近三年來國際國內銅價的持續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國內快速發展的房地產業。
李欣看到這,心裡一激靈,彷彿是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