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斜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五章 今晚住古鎮,操盤手札記,窗外斜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李欣和夏小娜從市內趕到朱家角古鎮的時候,已經是下午4:30了。
就在這個時候,連日來烈日當空,酷熱難耐的天氣突然變了,天空中漸漸堆積起層層烏雲,遠處還傳來陣陣雷聲。
兩人在古鎮內一家酒店安頓好出門遊覽的時候,天上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
小雨來得正是時候。
這兩天悶熱的氣候讓李欣和夏小娜汗流浹背,非常不適應。剛開始還覺得這裡的夏天通透的李欣,現在一回酒店就開啟空調享受難得一見的涼爽,在室外滿頭大汗的時候他再也不敢說這裡的夏天通透了。
可是此時天上飄灑下來的濛濛細雨,讓原本悶熱的天氣陡然涼爽了不少。
江南的水鄉,只有水足夠多,才能叫做水鄉。
水鄉古鎮就是因為水太有靈氣,才讓身臨其境的人們看著石橋與流水觸景生情,看著樹影重重的水面心神盪漾。
這裡的風景充滿了歷史的積澱和痕跡,和幾個小時之前金融開發區裡鋼筋水泥的現代化叢林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這樣遠離都市喧囂的環境中,如煙的廊橋,飄揚的垂柳,小酒館的悠揚音樂......彷彿有一種魔力,讓人不自覺地放鬆下來。
這裡的人們大多都是臨水而居,那些依河而建的房屋,遠遠望去像是漂浮在水中的島嶼。即使只是站在橋頭觀兩岸,也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
人們都說,六七點鐘夕陽西下時古鎮的景色是最美麗的。可是在李欣看來,眼前這一副煙雨朦朧的景色,才盡顯出水鄉古鎮的那一份幽思。
同樣的小橋流水,同樣的枕河人家,同樣的粉牆黛瓦,有了這恰到好處的細雨朦朧,才像時光倒流一般,把舊時江南餘留的光影淋漓盡致地重現了出來。
河邊的老房子有的被改成民宿,有的做成了小鋪子,店門口升騰著熱氣的小吃,撲鼻而來的香味伴著微溼的空氣,讓遠道而來的李欣和夏小娜一下子就沉浸在水鄉人家的生活中。
水鄉多水,橋也多。
在一個橋頭,李欣停下了腳步:“你在這裡等我一會兒。”
“你去哪兒?”
“那裡有個小店,我去買包煙。”李欣說著,把手裡的雨傘遞給夏小娜,轉身跑進濛濛細雨中。
“下著雨呢,我和你一塊去吧。”夏小娜在李欣身後說。
“不用,幾步路的事兒,我一會兒就過來。”李欣一邊說一邊快步跑下樓梯。
幾分鐘以後,李欣買完煙從小店裡出來,站在小店的屋簷下點上一支菸抽了一口,在他抬頭尋找夏小娜的時候,眼前的一幕景象讓他怔住了。
三十幾米外的石拱橋上,身穿紫紅色旗袍的夏小娜打著那把青花傘站在濛濛細雨中,正在看遠處悠悠飄過來的一條條烏篷船。
遠處陰霾的天空,對岸白牆黛瓦的水鄉建築,橋頭幽深的巷子,就好像是一幅寫意山水畫的背景,而夏小娜就是這幅山水畫的中心點,她身上紫紅色的旗袍和手中的青花傘是這幅山水畫中色彩最靚麗的部分。
李欣透過屋簷上滴落下來的水珠遠遠望去,詩情畫意中的夏小娜宛如江南女子,肌如白雪,眉似彎月,髮絲若黛,吳儂軟語,深情款款。
尤其是將她迷人的身材展現得恰到好處的旗袍,在這樣的背景下隱約間讓人有一種懷舊的感覺。
眼前的情景,跟以往很多文學作品裡描寫的江南水鄉分毫不差,李欣腦海裡甚至聯想起以前在畫報上見過的那些民國時期的老照片,恍惚間就像是穿越回到了遙遠的舊時光。
也許正是因為內心有李欣這樣的情懷,所以無數人跋山涉水奔向古村古鎮,想要尋找一處心靈的放飛之地,享受片刻的返璞歸真。
李欣停下了腳步,他不想破壞眼前的這幅美景,就這麼靜靜地站在屋簷下欣賞著。眼前的煙雨中有綠荷,有粉紅,有碧水,這就是人間的四月天。
李欣原本就是一個心思細膩,非常注重精神享受的人。
在財務狀況極大地改善之後,他獨自出遊,或者和朋友結伴出遊的機會非常多。
可是從來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感受到了如此多的美好,而這份美好恰恰是他一直苦苦尋找了多年沒有得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