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斜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佈局,操盤手札記,窗外斜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擁有較大面積的辦公用地,該公司的辦公大樓也是周圍數得著的地標性建築,竣工使用的年限也不長。
自己想在江城建立一家銷售公司,長期來看,租辦公大樓是很不現實的。
如果在市區好的地段上買地建辦公大樓,時間上至少要花兩年左右才能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就只算買地蓋樓的費用,估計也和接手糖業公司所要承擔的債務差不了太多。
從情況介紹上來看,糖業公司這棟大樓的可使用面積相當大,遠遠超過一家銷售分公司的需求。如果接手過來,以後稍加裝修,甚至可以將集團總部從遠離省城的廠區搬到江城來。
這兩年,隨著業務的擴大和對外交流的需求,他也常常感到公司總部偏居一隅的不便。
在對外宣傳和溝通聯絡方面,整個集團在省城沒有辦公地點,整體形象上就大打折扣。在省外的客戶眼裡,公司還是一個小縣城裡的企業。
同樣是因為整個集團地處偏遠的縣城,包括不少管理層的人員在內,職工內部瀰漫著一種井底之蛙的短視現象。認為公司在當地是利稅大戶,職工工資收入在當地首屈一指,工作上不思進取,滿足於現狀的現象很嚴重。
這也是他萌生要在省城建立一個視窗,繼而將集團總部從縣城搬到省城來的原因之一。公司將來要發展,這一步遲早是要走的。
如果此次接手糖業公司,能滿足建立銷售分公司和集團總部搬遷的硬體條件的話,那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這筆買賣就很划算了。
劉中舟樓上樓下走了一圈,心裡漸漸有了一些更直觀的瞭解。這公司的硬體條件和資料上的介紹基本相符,這也是在他眼裡最有價值的部分。
至於該公司原有的業務,從剛才自己在二樓觀察到的情況看,已經完全處於停滯狀態了,這對一家斷了資金鍊的公司來說也不奇怪。
他也詳細瞭解過,這家公司的幾大業務原來在行業內的佔比相當大,只要有新的資金進入,把業務做起來,且不說是否還能像原來那樣有優勢,至少養活公司原來的職工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這就解決了接手這家公司以後面臨的人員安置問題,而這個問題一直是企業兼併重組中面臨的難題之一。
心裡已經有了底的他下樓後,吩咐司機說:“回酒店。”然後對姜華說:“你通知財務部長和法律顧問明天到江城來,我在這裡等他們,有事要談。”
他想,既然要做,動作就要快。下一步要馬上落實糖業公司的資產狀況和查驗相關的法律檔案,這可是大事,一步都馬虎不得。落實了這些後,才好和對方進行實際接觸,談下一步的條件。
姜華答應一聲,馬上打電話回去,讓辦公室的人安排財務部長和法律顧問明天上來。辦完這些後,他對劉中舟說:“糖業公司這棟大樓真是氣派,單從外面看,怎麼也想象不到這家公司怎麼會虧損得這麼嚴重。”
劉中舟說:“現在是市場經濟,只要是企業,經營不善都可能會走到這一步的,咱們周圍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姜華說:“劉總,咱們真的要接手這家公司嗎?”
劉中舟反問道:“你覺得呢?”
姜華說:“我也說不好,不過我總覺得這公司欠了那麼多的債,咱們這麼做是不是划算?”
劉中舟說:“那你覺得怎麼樣才叫划算?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要看錶象背後的實質。要不是這家公司被債務拖垮了,外人也很難有機會全盤接手他們。”
姜華聽了劉中舟的話,滿臉賠笑地說:“劉總,您說得對,我就是個外行,看熱鬧而已,哪能和您比,您這是火眼金睛啊!”說完,他在心裡暗想:看劉總這意思,這事就要定下來了?
一個多月前,姜華的一個朋友從他那裡得知南方集團要在江城設立視窗,有可能會在江城買地蓋大樓的訊息後,就去他家裡找過他。說自己手裡有關係,只要姜華能從中牽線搭橋促成這筆交易,可以給他百分之一的提成。
姜華自己在心裡算過,按這個比例,自己少說也能拿到二三十萬元啊!
可現在劉中舟似乎更傾向於兼併糖業公司,而不是另選地點買地蓋樓。果真這樣的話,自己手裡的這條線可就沒有機會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