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
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4部分,阿sir,噓,不許動,塵小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陣風吹來,將白色的霧氣兜頭蒙在她臉上,打溼了她的鬢髮。
她含笑搖搖頭,她知道自己又是想多了。
她便攥緊了相機,繼續朝前走。
。
古村裡最多的是美輪美奐的徽派老建築,村裡最少的反倒是人。於是十室九空,那些美麗的老宅子一間一間地都空著。
這些日子來,獨自帶著相機去尋訪這些無人的古宅,成了時年最大的樂趣所在。在無人的老宅子裡,等一角陽光,然後捏下沒人打擾的圖片,心裡便會無比滿足。
也正因為漸漸對這些古宅細節的瞭解加深,所以她才會覺得微博上那個博主Po出的照片有些古怪——因為在那些散碎的細節畫面裡,她分明看見了幾處本村古宅才有的細節!
在旁人眼裡,可能徽派的建築都是一個模樣,馬頭牆、粉牆、烏瓦、青石、苔蘚而已,並不能分清彼此之間的差別。可是時年卻知道,這些古建築每一棟都是獨一無二的。
再加上古代工匠都是手工操作,所以每個構件上的刀工實則都是不同。她潛心觀察這些古建的細節許久,於是才能夠這樣地洞察秋毫。
所以既然是那些照片裡出現了本村古宅的一鱗半爪,那就只能說明那個博主有可能也在本村。而且從那照片拍攝的季節背景來看,很可能他本人此時就在這個村子裡啊!
可是這個村子人這麼少,她卻怎麼想不到哪個人有可能是這位博主呢?
好奇之下,她便循著照片裡的記憶而來,想找出他在照片裡所記錄下的本村的古建構件來。然後在那些地方,是不是也能找到證據,證實她的直覺?
她一路尋來,走過幾間古宅。再度用鏡頭記錄了那幾個構件,印證了自己的直覺沒有錯。可是卻也在那些地方並未找見任何有價值的線索,證明那個人曾經站過、看過、拍攝過。
她不甘心,便沿著小村的石板長徑,越走越遠。
最後走進靠著古河道邊的一幢古宅。
這是幢明代的古宅,村人說這家曾經是村裡的首富,子孫將生意都做到南洋去,還有子孫用賺來的錢捐了官兒當。
可是這間古宅卻衰敗得最嚴重,村人尋常都躲得遠遠的,沒人願意去。
都是因為傳說這間宅子鬧鬼。
據說因為這家的名聲在外,結果引來了強盜,那一夜燒殺搶掠,天亮之後一家三十多口全都死了。而淳樸的村民相信橫死的人不肯離開,魂靈永遠纏著這座古宅,於是鬧鬼的傳說越來越盛。
時年自然不相信這樣的故事,於是曾經來過一次。
只是那次也不是她自己來的,是皇甫華章陪她來的。不是她要向他求助,而是他聽說了她有這個想法之後,非要陪著她來才能安心。
那次來,老宅子是否有殺氣她倒感覺不深,不過那宅子的腐朽氣味重倒是真的。這麼多年的老宅子,每一根木料裡頭都一定集聚了大量的真菌。真菌腐蝕木材之後放出的氣息,多年不散。
這一回時年獨自推開了虛掩的大門,立在白霧籠罩的老宅子裡,鼻息之間的那種衰朽的味道便更重。
她不由得停步,閉了閉眼睛。
這氣息讓她想起一些畫面。長廊,很長很窄的走廊,她立在進門處,鼻息之間便都是這樣的味道。
她還知道,透過這樣的氣息實則是可以推測出兩棟古老建築之間的大致關係的。
又是這樣沒前沒後的片段畫面,叫她不由得皺眉。
。
一陣風來,風捲著白霧,咔嗒一聲,將院門吹得關上了。那空空幽幽的動靜將時年也嚇了一跳。
當看清只是門被風吹得關上了,她便笑了,拍拍自己心口。
人啊,都是疑心生暗鬼罷了。
從那照片裡,她隱約感覺當中有兩個構件是來自這座宅子裡的。可是因為這宅子她也只來過一回,而且這宅子的衰朽程度格外地高,所以對某些細節的記憶不是太深了,於是她小心地緩慢挪動腳步,一點一點去尋找她腦海中的記憶,與眼前的所見進行細節比對。
太過凝神在仰頭觀看木製構件,便沒注意腳下,腳不小心踢著地上衰朽的篾筐,又是嘩啦一聲,驚得時年好懸坐在地上。
就在此時,她隱約聽見樓上有腳步聲。
不是一聲促響,而是符合人的布幅頻率的規律的聲響,嘎吱,嘎吱,嘎吱。
徽派老建築的樓上都跑馬樓,能從前廳一直通到後宅,前後貫通。可是從外面,隔著這小小的窗格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