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砍刀詩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集 諸王反武,華夏真相集,背砍刀詩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垂拱二年夏四月,太后命鑄大儀,置於北闕,以岑長倩為內史。

六月辛未,以蘇良嗣為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韋待價為右相,韋思謙為納言。

蘇良嗣遇薛懷義於朝堂之上,薛懷義偃蹇不為禮。蘇良嗣大怒道:自高祖建立大唐,焉有朝臣遇見宰相,而佯佯不為禮者乎!

便命左右捽曳下殿,猛批其面頰數十。薛懷義滿嘴流血,哭訴於太后。

武則天雖然心疼,亦只得呵哄道:阿師今後上朝,當於北門出入可也。南牙乃宰相往來通道,汝勿犯之。

復又託言薛懷義深具巧思,故使其入于禁宮,參與監督營造之役。

補闕王求禮上表奏道:太宗之時,有胡人羅黑黑善彈琵琶,太宗閹之以為給使,使教宮人。陛下若以薛懷義有巧性,欲備宮中驅使,臣請閹之,庶免不致淫亂宮闈。

表上之後,武則天不答。

秋九月丁未,以西突闕阿史那步真之子斛瑟羅為右玉鈐衛將軍,襲繼往絕可汗名號,使管理五弩失畢部落。

己巳日,雍州刺史上奏進言,說新豐縣東南忽有山峰踴出。

武則天聞奏大喜,以為天降祥瑞,命改新豐為慶山縣,四方皆都上表奉賀。

唯有江陵人俞文俊上書言道:臣聞天氣不和而寒暑並,人氣不和而疣贅生,地氣不和而塠阜出。今陛下以女主身處陽位,反易剛柔,故地氣塞隔,而有山變為災。陛下謂之慶山,臣以為非慶也。臣愚以為,陛下宜側身修德,以答天譴;若是不然,則殃禍立至矣!

太后覽奏大怒,命將俞文俊流放於嶺南,後暗派六道使誅殺於流放途中。

其時東突厥勢盛,一面侵吞西突厥之地,一面屢次入寇安西。武則天覆遣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為帥,引安西府兵拒之。

黑齒常之奉旨西出,前至兩井,遇突厥三千餘人。突厥兵因見唐兵突至,遂皆下馬擐甲以待。黑齒常之立率二百餘騎衝擊,突厥不敵,皆都棄甲逃走。

常之並不窮追,下令就地紮營,嚴整壁壘以待;又分兵一萬給予副將,命其開至東南山上紮營,吩咐待見大營起火,便舉火相應,兼且擂鼓吹角吶喊,以為疑兵。

安排已畢,將至日暮時分,只見西面征塵大起,原來是日間逃走突厥兵引領同夥大至。黑齒常之嚴令不許迎敵,只命在營中燃火,東南又有火起,鼓角大震。

突厥疑有埋伏,於是夜遁。

西突厥既平,武則天聞報大喜,乃封黑齒常之為燕國公,食邑三千戶;改授右武威衛大將軍、神武道經略大使,其餘職爵如故。

復遷狄仁傑為寧州刺史,前往甘隴道上鎮撫。

狄仁傑在任內妥善處理民族關係,深受當地漢民及突厥諸部愛戴。寧州百姓併為其立碑勒石,以頌揚其德政。

當時右臺監察御史郭翰巡察隴右,所至之處彈劾大批州縣官吏;但當行至寧州境內,卻不斷聽到當地百姓稱頌刺史。因而便向朝廷推薦狄仁傑治政之能。

狄仁傑被徵還京,拜為冬官侍郎,便為朝廷重臣。

其後不久,因西突厥屢次侵犯,武則天令廢于闐、安西、疏勒、碎葉安西四鎮。

垂拱三年春,閏正月丁卯。

武則天詔封皇子李成美為恆王,李隆基為楚王,李隆範為衛王,李隆業為趙王。

二月丙辰,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篤祿入寇昌平。武則天覆命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為帥,徵發諸路軍馬抵禦。

秋七月,阿史那骨篤祿聯合阿史德元珍侵擾朔州,朝廷任命黑齒常之為燕然道大總管,右鷹揚大將軍李多祚、王九言為副總管,率軍反擊突厥。

黑齒常之至黃花堆,大敗敵軍,追蹤四十餘里。突厥人四散而逃,敗往大漠以北。左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表請窮追突厥殘餘,武則天從之,令與黑齒常之會和,遙相聲援。

爨寶璧貪功,只率本部出擊,以致全軍覆沒。

武則天命殺爨寶璧,黑齒常之只得返師。

其時納言韋思謙以太中大夫致仕,詔命蘇良嗣留守西京,裴居道為納言,夏官侍郎張光輔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三品劉禕之慾復李唐之政,遂竊謂鳳閣舍人賈大隱:太后既廢昏立明,安用臨朝稱制!不如勸其返政,以安天下之心。

賈大隱不答,卻轉身便將此事密奏太后。

武則天不悅,謂左右內侍道:劉禕之被我所引薦提拔,今竟乃復叛我!

內侍意會,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佳男閨蜜

往事如歌

寒王縱寵,絕世嬌妃

孤山野鶴

軍旅:笑我學渣?我考入最牛軍校

李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