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砍刀詩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集 揚威西域,華夏真相集,背砍刀詩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貶韓瑗為振州刺史,來濟為台州刺史,柳奭為象州刺史,再貶褚遂良為愛州刺史。
褚遂良至愛州,上表自陳:往者濮王、承乾交爭,臣不顧死亡,歸心陛下。岑文字、劉洎奏請遣濮王往居東宮,臣又抗言固爭,皆陛下所見。及先朝大漸,獨臣與無忌同受遺詔,區處眾事,鹹無廢闕。力小任重,動罹愆過,螻蟻餘齒,乞陛下哀憐。
表奏雖上,高宗置之不理。
高宗命以洛陽宮為東都,凡洛州官吏,品級爵位及待遇並如雍州。又下詔曰:自今以後,凡天下僧尼,皆不得受其父母及尊者禮拜,所司明有法制禁斷。
當年末,長安西明寺建成。共有樓臺廊廡殿閣四千區,莊嚴之盛,為梁朝之同泰、魏朝之永寧所不及。遂以道宣律師為上座,神泰法師為寺主,懷素禪師為維那。
字幕:懷素俗氏姓錢,字藏真,僧名懷素,永州零陵人,考功郎中錢起外甥。
畫外音:懷素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銳意草書,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小草千字文》紙本、《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諸帖。
顯慶三年,高宗自東都還於長安,玄奘法師隨還,命徙居新建成之西明寺。
入寺儀式,一如入慈恩寺時之則。可惜當年四大寶剎,洛陽之永寧寺、建康之同泰寺、長安之西明寺今均蕩然無存,惟洛陽永寧,尚存塔基遺址。
三年春正月戊子,長孫無忌等人呈上所修新禮;高宗閱罷讚許,詔令中外行之。
此前,議禮之官認為貞觀禮節文不完備,高宗故命長孫無忌等人重修。當時許敬宗、李義府專權,修改禮文都是按皇后旨意,禮官認為不便。
太常博士蕭楚材認為臣下無權議定喪禮,許敬宗、李義府非常同意,便將《國恤》一篇焚燬。自此以後,中國曆代便缺喪葬凶禮。
自周朝以來,上古民間乃以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為“六禮”,朝廷諸侯又以吉、嘉、賓、軍、兇為“五禮”,《國恤》專指帝后喪葬之禮。
因缺凶禮一部,可謂周禮一大損失,許敬宗與李義府不能辭其責咎。
鏡頭轉換,按下廷爭,復說外交。
當初龜茲國內部紛爭,龜茲王布失畢妻阿史那氏與國相那利私通,布失畢不能禁止。由是君臣猜阻,各有黨與,互來長安告難。
高宗便召龜茲王布失畢與國相那利入朝,及二人到至長安後,即將那利囚禁,遣左領軍郎將雷文成送布失畢歸國。
至龜茲東境泥師城,龜茲大將羯獵顛不許布失畢回國,發兵相拒,並遣使向西突厥沙缽羅可汗投降。布失畢只得據城自守,不敢前進。
高宗遣左屯衛大將軍楊胄發兵討伐羯獵顛,俘獲羯獵顛及其同黨,全部殺死。
此時布失畢病卒於泥師城,唐朝便以其地設龜茲都督府。至顯慶三年,唐高宗復立布失畢之子素稽為龜茲王,兼任龜茲都督。
當年五月,將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而以舊安西都護府為西州都督府,鎮守高昌故地。由此以來,西域之地再趨安定。
西部安定,便復經略遼東。
顯慶三年六月,上命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為主副元帥,率兵攻打高麗。此時蘇定方率西征大軍行於征途,尚未返回長安,薛仁貴巡防北邊提前趕回,故此復令其為副帥,接應主帥程名振之師。
於是兩路大軍合兵,挺進至赤烽鎮,一戰攻拔,斬首四百級,捕虜百餘人。
高麗王遣大將豆方婁為帥,引眾三萬來拒唐軍,被程名振率領契丹部族之軍逆擊,復又大破之,斬首二千五百級。
阿史那賀魯被擒,押送長安中途,乃謂唐軍主將蕭嗣業:我本亡虜,為先帝太宗所存,先帝遇我天高地厚,而我負之,今日之敗,天所怒也。吾聞中國刑人必於市,願刑我於昭陵之前,以謝先帝。
言罷泣不成聲。蕭嗣業將賀魯所請奏聞天子,唐高宗覽奏復生憐憫之心。阿史那賀魯被押至京師,於是便依其所願,獻於太宗昭陵之前。
高宗命在太廟舉行獻俘禮儀,親臨殿前,大會文武百官,及外國君主、使節。徵西大元帥蘇定方身著戎服,將阿史那賀魯獻於樂懸之北。
高宗終於敕免賀魯死罪,分其種落為六都督府,所役屬諸國皆置州府,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