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砍刀詩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六集 太子行刺,華夏真相集,背砍刀詩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房玄齡、魏徵等皆在其內。

又令劉洎、岑文字與馬周等飽學之士,遞日前往東宮,與太子承乾談論講學。

然而這些能臣名儒卻只知一味進諫,責以春秋大義;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接連上疏,措辭兇狠鋒利。太子愈加惡逆,適得其反。

貞觀十四年,李承乾欲在東宮蓋房,于志寧上疏批評過於奢華。李承乾與宦官玩樂,于志寧又上疏批評,甚至將其比作秦二世胡亥。

孔穎達更是激烈,只要覺得太子稍有逾距,就立馬犯顏直諫。

太子乳母遂安夫人曾勸孔穎達,認為太子年齡既長,不宜總當面痛加批評指責。而孔穎達卻諫諍逾切,認為雖死無恨,以至太子不能接納。

張玄素更是無時無刻不諫,言語急切。東宮時有太常樂人美姿容,善歌舞,太子甚為寵愛,並號其為“稱心”。張玄素諫之不聽,奏聞天子,太宗聞之大怒,命將稱心殺死。

李承乾非常傷心,在宮中為稱心樹冢立碑,並贈官職,由此與太宗父子隔閡漸深。

此後太子深居東宮,許久不出見官屬。

張玄素諫道:朝廷選俊賢以輔至德,今動經時月,不見宮臣,將何以裨益萬一!且宮中唯有婦人,不知有能如楚莊王內宮賢妃樊姬者乎?

太子恨其言辭犀利,語帶譏諷,因而不聽。

太宗李世民因聽諸臣劾奏,便對太子督責愈來愈苛,漸成拔苗助長之勢。聞說張玄素在東宮數次極力諫爭,立即擢升其為銀青光祿大夫,使行左庶子職責。

太子見此,轉而恨其父皇。因對內侍道:張玄素出身低微,一個小小戶曹,甚麼阿物,也在本太子面前充作大臣,喋喋不休?可惡可恨,我必殺之!

字幕:張玄素本名張樸,字玄素,蒲州虞鄉人。初仕於隋朝,為景城縣戶曹。

夏王竇建德攻陷景城,因怒張玄素不肯主動獻上薄籍,將欲殺之。城中竟有千餘人齊集衙前,請代張玄素死,並道:此人清慎若是,今倘被大王殺之,實乃無天理也。

竇建德見其深得民心如此,便即釋張玄素,並封其為治書侍御史。

張玄素以隋臣自居,堅不受封,直到隋煬帝在江都被殺,才接受竇建德委任,為黃門侍郎。竇建德覆沒,張玄素歸唐,被授為景城都督錄事參軍。

李世民久聞其名,向其徵詢為政之道,張玄素建議廣用賢良,使各官吏奉職守法,並能安撫百姓,便可致其君為堯舜。太宗大為欣賞,遂升其為左庶子,命去輔佐太子。

貞觀十五年,褚遂良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太宗從之,並遷褚遂良為諫議大夫。

字幕: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錢塘人,弘文館學士褚亮之子。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家族,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追隨西秦霸王薛舉,擔任通事舍人;西秦敗亡,便與其父隨薛仁皋歸順唐朝。

武德四年,唐高祖准許李世民在洛陽開設天策府,同時成立文學館,褚亮便是十八名學士之一,主管文學。學識與日俱進,尤其書藝,在歐陽詢與虞世南指導下更是出類拔萃。

貞觀三年,唐太宗下詔在隋末戰場修建廟宇,以為死難戰士祈福。其中晉州慈雲寺,便由褚遂良書碑。虞世南逝世後,魏徵將褚遂良推薦於朝,太宗命為侍書。

李世民曾廣泛收集王羲之法帖,褚遂良可以鑑別真偽,使無人敢將贗品送來邀功。李世民每有大事,幾乎都向褚遂良諮詢。

褚遂良工於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

當時朝中另有貝州武城人孫伏伽,學問廣博,文才無雙。隋朝時期涉足官場,擔任小吏。曾與張玄素同在隋皆為令史,亦出身微末之間。

唐武德五年,孫伏伽參加科舉,狀元及第,是中國歷史有據可察第一位科舉狀元。武德九年,參加玄武門之變,賜武城縣男。

孫伏伽出身同於張玄素,然而非但從不以出身微末為恥,並常於大庭廣坐之間自陳各種不得志時往事,從容不迫,一無所隱。

貞觀十五年,太子李承乾私引突厥群豎入宮娛樂,再次惹來於志寧上書。唐太宗下令命李百藥等人侍講於弘教殿,並暗地囑咐杜正倫時時規勸太子,使其注意個人言行。

杜正倫幾次規勸無效,急切之下,便將太宗暗囑告訴太子道:陛下命臣監察殿下言行舉止,太子若不納我諫,則我只有如實以奏天子矣。

李承乾聞而大怒,反而抗表上奏太宗:父皇既疑兒臣,不如改立太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異界當天帝

囧遊神囧

舊書

李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