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砍刀詩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集 匠門鉅子,華夏真相集,背砍刀詩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中南鄭,丞相府中。 黃承彥在院中搬演奇車怪械,闔府人無不驚奇萬分,馬均站在那裡,只是微笑不語。 孔明已呆在庭院之中,半晌動彈不得。唐妃見狀,知道夫君已經入神,遂使兒子連叫三聲爹爹,孔明這才神魂歸竅,撫掌大笑,連聲稱妙。 因大喜過望,即命兄弟仍依馬均本名,不再改回諸葛舊姓,恐被魏國細作得知,使曹真及司馬懿等提前有備。並任命馬均為長水校尉,專管制造轉運機械,及各種攻戰之具。 馬均亦不願令眾官知道己是丞相胞弟,恐引物議,當即走馬上任,人皆不知其來歷。 孔明得三弟歸蜀,自覺如虎添翼,遂令馬均畫出器械圖樣尺寸,並做監工,教軍中和民間巧匠批次製作,準備再出祁山伐魏。 這日與岳父黃承彥閒談,忽問:徐元直和石廣元現今如何? 黃承彥:徐庶現為弘農郡守,石韜為典農校尉。 孔明嘆道:莫非是魏國謀士太多不成?如此治國大才,因何棄而不用? 黃承彥:其二人官職苦不甚高,應皆因賢契之故也。 諸葛亮嘆惋良久。因要備戰北征,於是以都江堰為農業根本,徵集兵丁一千二百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管理維護都江堰。 魏國有細作在漢中,探知諸葛亮大造軍械預備北伐,報入洛陽。 魏主曹睿聞知,即召司馬懿商議:與其蜀來伐我,不若我去伐他。卿可有收川妙策? 司馬懿:臣謂天道亢炎,蜀兵必不輕出;若我軍深入其地,彼守其險要,急切難下。 曹睿:細作來報,諸葛亮又欲兵出漢中。倘蜀兵再來入寇,如之奈何? 司馬懿: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度陳倉。郝昭鎮守陳倉,可保萬無一失。 曹睿見其奏對慎重,以為司馬懿乃深思熟慮之言,於是信以為然,不慮西蜀。 字幕:魏明帝太和二年九月,護烏桓校尉田豫出塞,被鮮卑王軻比能圍於馬邑城。 雁門太守牽招帶兵援救,大敗鮮卑軍,解除田豫之困。典農校尉魏臻將成國渠由郿縣向西伸展至陳倉,延長渠道一百餘多里,可灌溉萬頃良田。 由此,關中國力大盛,蜀兵再出漢中攻魏,較之初出祁山時倍加艱難。 鏡頭轉換,按下西蜀,復說東吳。 魏太和二年五月,揚州司馬大都督曹休上表魏明帝:東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下書於臣,欲舉全郡棄吳降魏。如此東吳可破,臣請派兵取之。 曹睿覽奏,又召司馬懿問計:曹休說東吳可破,卿謂如何? 司馬懿見說伐吳,當即奏道:吳當滅矣!臣願引軍往助曹休。 魏主大喜,遂下詔令:起三路大軍,南下伐吳。曹休引十萬大軍徑取皖城,接應周魴;賈逵引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徑取陽城,直向東關;司馬懿引本部軍,徑取江陵。 訊息傳至建業,孫權聞早知周魴是用詐降之計,引誘曹魏三路大軍而來,遂急親率軍進駐皖口,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總統舉國之兵拒敵。 陸遜統領六師及吳王禁軍,攝行王事,孫權執鞭為陸遜在前開路。陸遜遂以朱桓為左都督,全琮為右都督,三路進兵襲擊曹休;又令諸葛瑾拒守江陵,以敵司馬懿。 曹休兵臨皖城,周魴只帶親軍出城來迎,徑到帳中下拜,獻上璽綬。 曹休還不放心,詐語說道:有人言足下多謀,誠恐所言不實。 周魴大哭,急掣從人佩劍欲自刎。曹休離座止之,周魴割發擲地立誓。曹休乃深信之,設宴相待。席罷,周魴辭去,遣人密到皖城,報知大都督。 陸遜得到密報,遂令徐盛為先鋒,引兵前進,止於石亭。 曹休知道中計,但自恃兵多,遂令張普為先鋒,引二萬軍伏於石亭之南,又令薛喬引二萬軍伏於石亭之北。自領中軍,以待吳兵。 陸遜已算著曹休定會設伏,遂喚朱桓、全琮:命你二人各引三萬軍,從石亭山路抄到曹休寨後,破其伏兵,放火為號。本督自率大軍從中路而進,三面夾擊,必獲大勝。 二將受計,引兵而進。當夜,朱桓引軍抄到魏寨之後,斬殺張普,令軍放火。 全琮抄到薛喬陣裡,大殺一陣,薛喬敗走。曹休慌上馬,望夾石道奔走,徐盛引大隊軍馬從正路殺來。曹休大驚,在夾石道中奮力奔走,幸得賈逵引兵來救。 賈逵斷後,於林木盛茂處多設旌旗,以為疑兵。徐盛不敢追趕,收兵而回。 日將酉時,徐盛、朱桓、全琮皆來夾石大營報功:斬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 陸遜大喜,即同周魴並諸將班師,還於武昌。 吳主孫權領文武出城迎接,即封周魴為關內侯,諸將皆賞;大設筵會,勞軍慶賀。 司馬懿引兵來取江陵,中途聽知曹休大敗,順勢引兵退去,心中暗喜。 曹休經此大敗,不久便因氣憤發病而死。 魏主曹睿聞知,敕令厚葬,因問責於司馬懿:徵東大將軍曹休兵敗,即卿之干係,因何不去接應,反急急回兵耶?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